赤峰市喀喇沁旗文旅体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文旅融合发展,坚持“四个聚焦”,推动“两个打造”,努力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在喀喇沁各族群众心中扎根。
聚焦公共文化服务,夯实“两个打造”基石
坚持打造优质文化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旗、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提升群众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着力提升软硬件水平,在活动经费、设施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效带动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以精品活动为引领,继送春联下乡、国学公益诵读活动开展后,将于7月份启动“百姓大舞台”活动,叫响特色活动品牌。加快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大力开展线上展播,目前,已上传展播各类活动节目10个。围绕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具有中华文化符号的节日节点,大力开展全民阅读、知识竞赛、展示展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端午期间,成功举办了喀喇沁旗第一届文化旅游节,组织开展了书法、戏曲、非遗进景区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带动全民参与推广,着力维护和弘扬中华节庆的核心精神与情感,推动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两个打造”走深走实。
聚焦舞台文艺创作,激发“两个打造”活力
坚持以文化人、培根铸*,充分发挥乌兰牧骑优势作用,围绕迎接*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条主线,精心筹划一批主题鲜明、形式鲜活、内容饱满的文艺创作演出活动。以献礼二十大为契机,紧扣时代主题,精心创作打造乡村振兴主题话剧《乡情》,目前剧本正在创作完善中。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提升原创话剧《良心》,推动参加自治区比赛和组织基层巡演。积极推动儿童励志话剧《少年鲁班》精品剧目进校园展演,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紧扣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主题,结合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正在组织创作歌曲、舞蹈和语言类作品。同时,充分利用乌兰牧骑覆盖面广、与群众联系紧密、演出直观易懂的优势,积极探索“乌兰牧骑+”服务新形式,深入基层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欢乐、送文明”等惠民文艺演出,将更多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了活动中,把热爱中华文化的种子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深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础。
聚焦文化保护传承,增强“两个打造”后劲
深入挖掘和利用重点文化遗产,着力实施“两个打造”重点项目,全力打造王爷府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加快推进正在实施的喀喇沁旗博物馆改造提升、王府后花园和清代车马出行体验带、咸应寺展陈布设等项目,在项目规划设计中,注重将优秀民族文化元素和民族形象融入景观陈列全过程、各方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非遗”传承保护,推进优秀历史文化研究,提高文化资源效益转化能力。扶持“非遗”项目发展,着力推动景泰蓝工艺、王府土窑烤肉等“非遗”项目晋级,做好乃林白酒、牛家营子桔梗咸菜、西桥豆片等新项目的挖掘。加快推进喀喇沁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与内大蒙古历史学系、自治区社科院和赤峰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深入挖掘和丰富喀喇沁地区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和研究本地所藏蒙文古籍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促进地区民族团结进步,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
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发挥“两个打造”效能
大力培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聚焦“清新喀喇沁、健康生态游”发展定位,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元素有机融入旅游资源。积极推动“六大核心”景区提档升级,围绕总书记走过的路,重点打造马鞍山红色教育基地,推动红色、生态、民俗3大类17个主题展馆建设,在部分展馆中注重增加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元素,充分发挥展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强化文化认同。顺应媒体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发展趋势,围绕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