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有近种中药材实现了人工栽培,但作为“源头工程”的良种选育却是GAP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绝大部分栽培中药材为遗传混杂群体,整齐度差、产量低、品质不稳定。“源头工程”缺位,成为制约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药材优质的主要“瓶颈”环节之一。选育高效、优质、抗逆的中药材新品种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必由之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行业人员的不懈努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工作已积累了一定基础,在选育的中药材数量和质量、选育的技术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选育新品种的中药材种类占比栽培药材种类数量仍不足10%,中药材育种手段和方法迫切需要研发探索。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育种技术与方法岗位魏建和团队立足国家对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探索创新的选育方法和技术,围绕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的规划和重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
系统总结全国中药材育种工作进展,为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创新提供指引
团队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全国的中药材新品种及选育方法,以第一主编出版了《中药材选育新品种汇编(—)》。详细调查和整理了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以及认证体系现状,将各省中药材选育新品种的种类、品种名称、鉴定编号、选育单位、品种来源以及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区域等进行梳理、总结,对中药材品种推广和规范生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创新中药材育种新方法、新技术,引领中药材突破性新品种选育
针对柴胡根冠比极其失调严重影响药材品质和产量问题,创新引入株型育种方法,发现矮化紧凑型种质,首次采用系统选育开展紧凑型品种选育,获得稳定遗传经济性状优良株系,将引领以矮化育种为代表的中药材绿色革命;针对中药材生产没有整齐一致可控优良杂优品种推广应用的空白,在桔梗前期良好杂优育种基础上,开展了第二代雄性不育系、保持系、自交系的三系选育工作,获得了稳定的%雄性不育株系及一系列稳定整齐自交系,推动了中药材杂种一代育种的新发展;木本中药材生长年限长、育种难度高,以产沉香的白木香为对象,利用嫁接无性繁殖固定了优良性状,大幅缩短了沉香新品种选育年限,建立了分子鉴定、品质性状测定、结香产量分析三者相结合的奇楠沉香林木良种选育方法。
“十三五”期间选育获得了多个优良的柴胡矮化品系、桔梗雄性不育系自交系、奇楠沉香无性系,将在十四五期间陆续鉴定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十三五在前期基础上鉴定的新品种有北柴胡新品种川北柴2号(川认药),野菊花新品种野菊1号(皖品鉴登第)。另外集成新技术4项,获得授权专利7项,申请专利9项。
柴胡新品种“川北柴2号”良种繁育基地
牵头开展中药材相关规范规程书籍的编写工作
岗位科学家魏建和作为技术专家组负责人参与修订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新版中药材GAP),分别于年和年由国家相关部门向全国征集意见,于年3月17日由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中医药局正式发布实施。为配合新版中药材GAP的实施,岗位科学家魏建和研究员牵头组织编写《新版中药材GAP实施指南》。同时组织全国中药材领域家单位,位专家,其中体系内有27位岗站科学家参与编制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并于年10月发布了《通则》和种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也将是实施新版中药材GAP的重要支撑,企业可参考这些团体标准,编制企业基地实施的相应系列技术规程,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的建设。
科技扶贫,服务企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国家级贫困县甘肃西和县,山西五寨县、永和县,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黑龙江泰来县,四川旺苍县,海南澄迈县和万宁县等地开展科技扶贫活动,通过网络和现场等方式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累计培训余人次,建立柴胡良繁基地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亩,优化提升县域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中药材品牌建立。结合企业需求,开展栽培技术和品种选育合作研究选育出新品种:川北柴2号、野菊1号,同时北柴胡优良新品种“中柴2号”与多家企业达成繁育和推广协议,在山西、四川、黑龙江等地累计推广面积达1万余亩,显著提升企业生产水平。育种技术与方法岗位坚持中药材育种技术创新,从源头推动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岗位科学家团队简介
遗传改良研究室育种技术与方法岗位魏建和团队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组建,现有育种团队成员16名,其中正高级3人,副高级6人,“十三五”期间获得了省部级人才培养6人和人才团队1个,并获得了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团队多年致力于开展中药材新品种选育、技术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广应用,通过系统选育、优势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已选育出人参、柴胡、桔梗、荆芥、丹参、白木香等药材在内的新品种20个,包括第一个采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中药材杂种一代新品种桔梗系列杂优品种等。新品种累计在我国12个省份3万余亩基地示范推广,直接经济效益超过0万元,引领和带动了全国中药材遗传育种研究。
育种技术与方法岗位科学家魏建和(前排左三)团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