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食安行王霞)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之功效。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主要化学成分
种子含蛋白质、脂肪、胆碱、*嘌呤、次*嘌呤、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天冬酰胺、甘氨酸、笨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
淡豆豉食用方法-泡水喝的功效
日常用法:3~10g;水煎服或入丸剂,也可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末外敷。
1、煮粥
淡豆豉、麻*各2g,桑叶5g,生石膏15g,大米50g,生姜10g,冰糖适量。将桑叶、石骨、豆豉、麻*、生姜洗净,加清水煎煮,取汁去渣。将洗净的大米加清水烧开后,加药汁煮成粥,加冰糖调味即可。可治风寒发热。
2、煲汤
羊肉g,淡豆豉、大蒜各60g,羊肉洗净和淡豆豉、大蒜还有适量酥油一起放入砂锅内煲汤,趁热食用。可治女子不孕。
淡豆豉选方
1、治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栀子9g,淡豆豉4g。水煎栀子,取汁把淡豆豉放入药汁中煎煮,去渣,分为两服,温进1服,得吐,止后服。
2、治风热感冒、头痛口渴、咽喉肿痛:淡豆豉、甘草各15g,连翘、金银花各30g,桔梗、牛蒡子、薄荷18g,竹叶、荆芥穗各12g。将以上9味药研成细末,每服18g,水煎,去渣,每日3次,温服。
3、治风寒发热:淡豆豉、麻*各2g,桑叶5g,生石膏20g,大米50g,生姜15g,冰糖适量。将桑叶、石骨、豆豉、麻*、生姜洗净,加清水煎煮,取汁去渣。将洗净的大米加清水烧开后,加药汁煮成粥,再加冰糖调味即可。
4、治女子不孕、赤白带下:羊肉g,淡豆豉、大蒜各90g,酥油适量。羊肉洗净,汆水,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淡豆豉、大蒜和酥油一起煲汤,趁热食用。
功效作用
解表,除烦,宣郁,解*。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1、发汗解表
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2、宣郁除烦
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
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脉稍数。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3、和胃消食
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4、清热止痢
本品性寒能清热。《药性论》载:“治血痢腹痛”。而《范汪方》豉薤汤,则用本晶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故本品有清热止痢之功效。若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此乃外受湿热疫*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可用本品清热止痢。
5、安胎
《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本品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寒则益阴。
对于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动不安,症见妊娠期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而干,脉滑数。可选用本品,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6、解*
淡豆豉味甘,甘能解*。《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日华子本草》曰:“治中*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故本品有解*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食物中*,丹*,及上疮痛烂等证。如姚和众选用本品“治小儿丹*破坐疮,*水出。”《药性论》则用本品,“治上疮痛烂。”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