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TUhjnbcbe - 2023/1/15 20:26:00

甘 草Gāncǎo(《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e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内蒙古、甘肃、黑龙江。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切厚片。本品气微,味甜而特殊。以皮细而紧、外皮色红棕、粉性足、味甜者为佳。生用或蜜炙用。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清热解*,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1.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本品甘能补虚,归脾胃经,能补脾胃不足而益中气,因其作用和缓,故多作辅助药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常与人参、白术、茯苓同用共成补脾益气之剂,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2.心气不足,心悸气短,脉结代 

本品归心经,能补益心气,益气复脉。适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脉结代,心动悸,气短,如《伤寒类要》单用本品治伤寒心悸,脉结代者。若属气血两虚所致者,常与人参、阿胶、生地*等补气养血药配伍,如炙甘草汤(《伤寒论》)。

3.痈肿疮*,咽喉肿痛 

本品还长于解*,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生用药性偏凉,能清解热*,可用于多种热*证。治热*疮疡,可单用煎汤浸渍,或熬膏内服;临床更多与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等清热解*药配伍。治热*上攻,咽喉肿痛,若红肿不甚者,可单用,或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金匮要略》);红肿较甚者,宜与射干、山豆根、牛蒡子等解*利咽之品配伍。

4.咳嗽痰多 

本品甘润平和,归肺经,能祛痰止咳。随证配伍,可用于寒热虚实多种咳喘,有痰无痰均宜。如治风寒咳喘,可配伍麻*、苦杏仁,如三拗汤(《和剂局方》);治肺热咳喘,可配伍石膏、麻*、苦杏仁,如麻杏甘石汤(《伤寒论》);治寒痰咳喘,可配伍干姜、细辛等药,如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治湿痰咳嗽,常配伍半夏、茯苓等药,如二陈汤(《和剂局方》);治肺虚咳嗽,可配伍*芪、太子参等药。

5.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本品味甘能缓,又善于缓急止痛,对脾虚肝旺的脘腹挛急作痛或阴血不足的四肢挛急作痛,均常与白芍相须为用,如芍药甘草汤(《伤寒论》)。临床常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随证配伍用于血虚、血瘀、寒凝等多种原因所致的脘腹、四肢挛急作痛。

6.缓解药物*性、烈性 

本品甘平,药性和缓,与寒热补泻各类药物同用,能缓和烈性或减轻*副作用,有调和百药之功,故有“国老”之称。如白虎汤(《伤寒论》)中与石膏、知母同用,以防寒凉伤胃;四逆汤(《伤寒论》)中与附子、干姜同用,以防温燥伤阴,并可降低附子的*性;调胃承气汤(《伤寒论》)中与大*、芒硝同用,以缓其峻下之势,使泻不伤正,并缓解大*、芒硝刺激胃肠引起的腹痛;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中与人参、*芪、熟地*等同用,以调和脾胃,使补虚药效缓慢持久;半夏泻心汤(《伤寒论》)中与*芩、*连、干姜、半夏等同用,又能协调寒热,平调升降。此外,本品对药物或食物所致中*,有一定的解*作用。对于药物或食物中*的患者,医院抢救的同时,可用本品辅助解*救急。

煎服,2~10g。清热解*宜生用,补中缓急、益气复脉宜蜜炙用。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异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1.化学成分 

主要含甘草皂苷、甘草酸、甘草次酸等三萜类,甘草*酮、异甘草*酮、甘草素、异甘草素等*酮类,还含有生物碱、多糖、香豆素、氨基酸及少量的挥发性成分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甘草皂苷(C21H22O9)不得少于0.50%,炙甘草不得少于0.50%;含甘草酸(C42H62O16)不得少于2.0%,炙甘草不得少于1.0%。

2.药理作用 

甘草次酸和*酮类成分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酸类和*酮类物质是甘草抗溃疡的两大主要活性成分。甘草水提物、甘草次酸、甘草的*酮部位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甘草水煎液、甘草浸膏、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总*酮等均可降低肠管紧张度,减少收缩幅度,具有解痉作用。甘草酸、甘草次酸及甘草的*酮类化合物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此外,甘草有抗利尿、降血脂、保肝和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