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个患者来找我就诊,
自述嗓子有东西堵着,咳不出啦又咽下去。同时出现声音嘶哑、发干、消化障碍、腹胀的现象。这是典型梅核气的症状。
什么是梅核气
梅核气是中医的一种说法,通常是描述患者咽腔内有异物感,就像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所谓"多脔”,是中医常用以比喻堵塞咽喉中的痰涎,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古人称之为“梅核气”,女性尤其多见。表现为有咽喉中异物感,吞时不得,情志不畅,胸闷,舌苔白腻,脉弦滑,此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花苓,生姜,干苏叶。治方宜行气解郁,清热化湿,活血利咽降逆化痰。
梅核气的病因病机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情志刺激,而性格内向是发病的体质因素。情志所伤加之性格内向,则肝失条达、气郁气滞,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气滞阻,肺胃宣降失常,痰气互结于喉而发病,气郁痰凝为本病的病机,本病初起病变多以肝郁为主,常兼化火,瘀血、犯胃、乘脾,多属实证。病久则易由实转虚,形成诸虚病变。
1。肝失条达
肝主风木之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脉布胁肋而上循咽喉。若情志不遂,愤懑郁怒,肝气不得疏泄,气机不畅,循经上逆咽喉,壅聚不散则发本病。
2。肺脾两伤
思虑过度,忧愁悲伤,思则伤脾,悲则伤肺,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不足,素体脾虚,母病及子,致肺脾两伤。肺失宣降,脾虚失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情志不舒,肝气郁滞,痰凝气滞,上聚咽喉发为本病。
3。正气虚弱
肝郁日久,化火伤阴,思虑过度,神阴暗耗,或久用行气化之品伤肺、脾之阴,而见咽喉干燥,午后更甚,红唇赤,潮热盗汗等阴虚火旺之征,或失的,迁延日久,或因他病久服清热苦寒药物,损伤阳气,寒从内生,寒凝痰聚,亦可发病。
辨证论治
1.肝郁气滞
临床表现:咽中如梅核阻塞,多发于郁怒之后,时上时下,时有时无,吞咽无妨,伴胸满气闷,胁胀痛。舌苔薄白,脉弦数。
立法:疏肝理气。
主方:逍遥散(《和剂局方》)。
加减:口苦咽干,加丹皮、栀子;胸闷,加厚朴,佛手。
2.气郁痰结
临床表现:咽干,咽中如有物作梗,持续不断,时轻时重,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脘胀满,嗳气。舌质红,苔粘,脉弦滑。
立法:舒肝解郁,行气消痰。
主方: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加玫瑰花。
如减:胸助胀满明显者,加越鞠丸。
3.肝胃不和
临床表现:咽喉梗阻感,自胃脘向上阻于喉间,胃脘胀满,嗳气吞酸,胃纳不佳,大便不畅。舌苔薄粘,脉滑。
立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圭方: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加减。
加减:纳谷不化者,加神曲。
尹氏久患梅核气塞如梗,妨咽不利,非火非痰,乃气郁为患,用郁金、木香、贝母、桔梗、陈皮、瓜蒌皮、甘草数服效。(*类证治裁》卷六)2.袁兴石等介绍,梅核气非仅气滯痰凝,尚有郁火痰粘,风壅喉、脾热移肺、寒凝痰阻、气虚气滞、阴虚痰火等,选用龙胆泻肝汤、温胆汤、镇肝熄风汤、麻杏石甘汤、四磨饮子、苓甘五味姜辛汤,补中益气汤,清燥救肺汤。((山东中医杂志(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