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王溪,是与镇上通讯联络员小师一起,在他家里。由于时间仓促,没来得及去看他的药材基地,不过他也说,苗圃还未成形,也看不出什么来,过段时间药苗长大一点就好了。因此,只简单地询问了一下情况,以及他大概的人生经历,但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只见他给人斯文又精明干练之感。交谈中,让人感受到他的大气,以及骨子里的坚韧,沉稳,也有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人生历练。
四十出头的年纪,经历却是不那么简单,他在村上干过,开过建材店,出去包矿,金矿,铁矿,都干过。真是开拓进取不服输,敢作敢为真男儿。
刚从学校一出来,准备作为一番,总想为村上做点事,当个村干部带头为村民谋福利,那时柳林还是比较落后的,当时还没找到新路子,更没好*策。觉得自己的一腔热血,满怀抱负无处施展。于是有经济头脑,有创新意识的他,于年就在大贵街上租房开起了建材店,当时,新村还没正式开始大规模建设,国家也没有建房补贴,只能是*策性贷款,农民还很不富裕,靠种田种地也只能是维持着过温饱的日子,要想建房,须得出门打工,多数农民工的工资也只能是还信用社房贷,把他建材店的钱,一拖再拖。大贵境内,都是熟人,亲戚,王溪拉不下脸来要账,自己才出校门,没有本钱,赊账多了自然是难以维持下去,王溪还想再强撑几年,在他外出时,媳妇把店退出来了。于是年出门,到河北承包金矿,后来是铁矿,先后去过不少地方,张家口,秦皇岛,敦煌……铁矿给他带来了效益和财富。
吃水不忘挖井人,王溪是富了不忘村民。他想最近几年,矿山在控制,公路基本建好了,城市楼房也盖得差不多了,工厂进人还是有条件的,农民出门务工找事做更不容易了,回归家乡,享受天然氧吧,吃绿色食物,靠土地生存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他说:“我们这个地方,农村企业毕竟不多,社区工厂也少,靠种粮食收入不大,现在好多土地荒芜,用土地搞产业才是更好的出路。”王溪坚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总有最适合它生长的植物,怎样让家乡的土地更能为村民造福,更能较之于庄稼见效快,收益高呢?他想到了种植药材,中药对人体没伤害,况且能养生固本,药到病除。他在深思熟虑后,请来了专家,观察了地势地貌,检测了土质、气候、温差等,我们平利的气候土质,大多适合种植各种药材,考虑到长短期效应,长久型市场变化大,他选择了中短期结合,于是决定种植板蓝根、桔梗、防风、*芪几种药材,一年,两年,四年生长期的都有,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后,于年下半年下决心回到家乡柳林,他开始试点,今年这是第一年,他流转了21户村民的土地与荒坡,每亩元,共.8亩,要说以柳林这个比较边远的小村,能给上这个价真是高价了,据我了解也是全县土地流转的最高价,购买籽种等投资了三十多万元。后期的锄草、管护、收割等还要花很多的工钱。土地流转给他的农户,这些农户又来药材地里翻耕、播种、除草、收割,给他们开工资,这些农户可高兴了,既为有限的土地增了收益,也免去了在外奔波的辛苦,在家门口拿工资,可谓双倍的收益,甚至更多。没有流转土地的村民,照样可以种植这些药材,王溪为他们提供这些药材种子,帮他们回收和销售。他已经和河北、安微的销售商签订了销售合同,再多的药材都不愁销路。为了响应“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攻坚的这个*策,还成立了“平利县溪兴药材种植合作社”。同时又花去了十几万,建了药材初加工厂房,购买了去皮机、烘干机,将这些原材料做初步加工和烘烤,比原材料多卖钱,让村民多收益。
流转的土地就在柳林坝的后面半山坡上,在村里人的指点下,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就到了药材基地,一路庄稼茂盛,红薯的秧苗已经栽下,玉米的胡须粉粉的,红红的挂在玉米杆上,绿油油的叶子在晨阳下闪闪发亮。再看看脚下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芳香,黑黑的很是肥沃,无疑是勤劳的柳林人辛勤耕耘的结果。
来到基地,正好看到一对夫妻在给红薯苗锄草,我就和他们攀谈起来,问他们有没有土地流转给王溪,他们说有啊,只是,这块地,由于药材种子不够了,引进的话要迟来半个月,赶不上这一趟了,所以就插了红薯苗,等明年吧,当然是药材远比红薯收益大。闲谈中,夫妇二人都对王溪充满了敬佩之情,说王溪年纪轻轻,很有经济头脑,说话算话,是个踏实务实,诚实守信的办实事的人,跟他干活爽快,开心。这位村民说人要知足常乐,现在*的*策好,他家在后山上,房屋墙壁脱落,年久失修,上有老下有小,出门也不现实,村上把他们评为贫困户,还让他们把房子盖起来,在山脚下给他们划归了屋基地,说着,指给我看,房子大体框架建起了。满脸流露出满足的神情。看看时间快九点了,就联系了王溪,他一会儿就上来了,这是第二次见王溪。
柳林卧在十八盘的怀抱里,名曰是坝,坝子也不大,还有缓坡。王溪的药材基地就在这坡上。桔梗已经开了一些花,很美的紫色,零星的一朵,一朵,五角星的形状,白的花蕊,丝绸般的嫩滑,是那种让人很喜欢的高贵的梦幻般的美。防风苗子还很小很小,密密麻麻的杂草遮掩了这些小小的青苗,不是王溪指给我看,我还真是看不出,还以为都是杂草呢。他说,这里上一季种的是油菜,所以,菜籽落下的种子又发了很多密密麻麻的苗,只是等防风苗子长大一点,再下几场雨,菜籽苗就会死掉很多,那时候再来锄草。可惜,最近一段时间天旱,他和锄草的村民都说:“暴雨天天下,不到柳林坝”。说着,给我指出了他的药材基地范围,他说,要不是有两位七十多岁的老年夫妇,不同意把他们的土地流转过来,不然这里往下去,才是连城一整片,可惜,被挡住了。老人家种的是玉米,远远看去,就像一条绿色的玉带环成的一个大大的盆沿,这玉米还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环起来就更像一个聚宝盆,我说:“这一带玉米,还真是种好了,更像聚宝盆了,很好!风水宝地,预示着药材的前景可观呀。”村民笑了,王溪也笑了。
可不是吗?种植药材,市场前景可观,效益更是可观,不是聚宝盆才怪呢。他还告诉我,外面的铁矿跟人合伙着,有人帮忙管理,每年出去几次就可以了。家乡经营药材,今年先是试点,明年准备一千亩,等柳林规模发展起来了,可以全县推广,还有周边地区,都可以推广,再多都不愁销路,这样几年时间内脱贫根本根本不成问题,富裕起来的农户就会越来越多。
回来的路上,又看到一个牌子,这个牌子才是王溪基地的牌子,前面看到的是去年别人在这里种了两亩桔梗,就不了了之了。牌子还高高的矗立着,王溪说:“无所谓,我是土生土长的柳林人,都知道基地在哪里。”言语里是那么的大气与淡定。
到村委会后,王溪说:“要不要带你去拍拍柳林的风景?”我说:”远吗?”王溪说:“不远。”柳林小学的王校长也说:“五棵树,猪头崖风景不错。”于是驱车往洛河方向沿*洋河而上,*洋河的水碧绿碧绿的清澈见底,两岸树木的倒影清晰可见,一路几处郁郁葱葱的翠竹,在这个美丽的夏季长出了新笋,很是养眼,驱车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五棵树,这些古树有的有三百年,四百年的历史了,每一棵古柳,王溪都知道年份,这是三百年的,这是四百年的,他给介绍着,“你的家乡还真不错!”我不由得赞叹了一句,“确实不错,去了很多地方,即使外面再好,终归有漂泊之感,还是回到家乡做事踏实,家乡才是天然氧吧。”自豪感溢于言表。他说,这棵棵古柳,枝繁叶茂,浓阴蔽日,形成了天然的伞的屏障,是夏天远近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我不禁感叹,应景一首:“百年古柳河边生,茂林修竹出新笋。*杨河水泛玉浪,清澈如镜映清影。”
一路上王溪给我讲了王氏家族百年史,王氏先辈文韬武略,人才辈出,有做私塾先生的,有为官的,有带兵打仗的,四百年前从湖北来到这里,是先辈在此为官乔迁此地,谈到先辈,王溪话语多了起来,家族几百年的历史,先辈的尊姓大名,在何处为官,在何处带兵打仗,打土匪,侃侃而谈,话语里无不充满对先辈的崇拜和敬仰之情。真是先驱激战十八盘,惠及子孙千秋业。柳林王氏家族人丁兴旺,在这里占去了多半人。想起前一次去王氏祠堂见过的一副楹联:“书藏大美终身益,座有唯香满室清。”另一幅门联是这样写的:“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横批:”堂堂正正。”还真是这样哦。
言语中了解到王溪是个三观正、有情趣、境界高的有为青年。他说,很早就买了相机,每到一处,对当地的名胜古迹尤为感兴趣,用镜头记录下来,将自然的名胜美景定格。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在他身上不难看出,年纪轻轻,稳重与活力并存,诚实的魅力与务实的精神并举。这次,让我更实在地感受到他的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本色。看来王溪不愧是王家的后代,遵从了古训,是这样学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既有文人的温文尔雅,又有大将之风范。最近,王溪在柳林村开展“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中,榜上有名,得到了大家一直的好评。
很是欣慰,为柳林人高兴,柳林有了像王溪这样的一些发家致富,脱贫奔小康的领路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柳林人一定会实现初愿,也圆了王溪的初衷。是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王溪的不忘初心,让柳林人受益无穷,让柳林人脱贫致富,步上康庄大道的路更近更快。
主办:平利县委宣传部
主编:刘勇|副主编:陈力
本期编辑:高翔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