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对于中医学有所了解的朋友们一定听说过,高血压是由于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的这种观点吧?基于这种观点,升阳散风类药物可以说是治疗高血压时的“忌用药”。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伤寒大家陈亦人先生对此有不同看法,并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它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继而并发冠心病、脑卒中、肾衰等复杂的内脏疾病,其致残、致死率较高。长期以来,医界普遍存在着高血压即等同于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的错误认识,一见高血压,不问何因何机,一律平肝潜阳。其实,高血压病有虚实之分,虚者为肝肾阴虚、肾精不足、脾气亏损、肾阳失煦等;实者,有痰浊、瘀血、气滞、肝火等。临床而论,高血压病多发于中年以后,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不耐劳累、夜尿频多、气短乏力、面色虚浮等“精气内夺”之征。肝阳上扰清窍可产生头痛、眩晕。此外,肾精不足,髓海失充;血不足,脑脉失养;气不足,清阳下陷;痰浊中阻,清阳不升;瘀血阻络,气血不利;凡此等等,皆可致头痛、头晕,由此可见高血压病机之多端。
由于高血压的基本病机为气血失和、阴阳失调,若只胶柱于高血压等同于肝阳上亢,将升阳散风药列为忌品而严加禁止,不免有些片面。临床实践证明,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正确地使用升阳散风药如葛根、防风、桂枝、紫菀、桑皮、桑叶、薄荷等,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当阳气亏虚、肝阳不升时,用温阳之桂枝、附片等,可使肝气条达,气血冲和,血压复常;若清阳不升,或肝气郁而不达,用升阳散风药防风、*芪、葛根等可疏达肝气,清阳升而痰浊化,于病证十分有利;肺气失宜、气机不畅时,用宣肺之品紫菀、桑叶、桑皮、杏仁等,可使肺气宣降,肝气疏达,从而使病情迅速缓解。即使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稍佐疏肝散风之药,使降中寓升,潜中有疏,顺其气血冲和之性,亦可增强平肝潜阳的效果。
如曾治严某,男,54岁,某公司干部,年5月6日初诊。患者素有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颈椎病,近又发现前列腺增生,长年服药,效果不显,患者异常痛苦,特来求诊。现症:头晕时痛,口干而不思饮食,小便不畅,少腹部疼痛,大便稍干,舌质瘀暗,苔薄*腻,脉涩。血压24.0/14.7kPa。
证属痰瘀痹阻,阳气失展。治拟化痰瘀,通阳气。
处方:云茯苓12g,泽泻15g,桃仁10g,丹皮6g,菖蒲6g,佩兰10g,制半夏10g,薏苡仁15g,葛根10g,牡蛎15g,卷柏15g。日1剂,水煎服。
上方服至12月31日,实验室复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已愈,脂肪肝大为减轻,血脂降至正常,血压仍偏高(21.36/12.9kPa),颈椎病改善不著,余症大为减轻,现仍时有头痛头昏,双手时麻,脉弦,舌质紫,苔薄白。
处方:葛根15g,板蓝根15g,牡蛎15g,薏苡仁15g,桃仁10g,莪术10g,菖蒲10g,泽泻15g,杜仲15g,仙灵脾10g,桂枝3g,大*3g。日1剂,水煎服。
守方服至年5月4日来告曰:他病均愈,唯留颈椎病,手时麻。
原方薏苡仁改30g,桂枝改6g,加骨碎补6g。持续服用,以图根治颈椎病。
本例患者病情复杂,仔细诊断,辨为痰瘀痹阻之证,以桂枝茯苓丸和卷柏化瘀消积,半夏、菖蒲、佩兰、薏苡仁、牡蛎、大*化痰除湿清热,以升阳之葛根舒经脉、升阳气,守法守方,疗效较佳。
二诊时病已除半,故改以颈椎汤化瘀除痰,并用升阳之葛根,温阳升散之桂枝、仙灵脾,阳气一复,肝阳自升,气血条达,则血压自降。
高血压病,与肺气失宣亦有极大关系。盖肺主一身之气,肺失宣发,气机郁滞,可导致肝气郁结,肝阳上亢。故在治疗之时,随机佐以宣肺之品,肝肺两调,收效往往较好。
如曾治何某,女,61岁,年4月10日初诊。患高血压病10余年,时常太息,近来又伴吸气困难,某医按中气下陷论治,屡服益气剂乏效,因而来诊。血压18.87/13.83kPa,太息稍舒,舌淡苔白,脉弦而平和。
据其太息稍舒及频服补气剂乏效,知为肝失条达,非中虚气陷也。治拟条畅肝气,佐以宜肺。
处方:当归12g,白芍12g,苏梗10g,炙甘草6g,川芎6g,钩藤12g,半夏10g,云茯苓12g,紫菀12g,牛膝10g。日1剂,水煎服。
方中当归、白芍、苏梗、川芎柔肝畅气,钩藤平肝息风,云茯苓、半夏化痰除湿,牛膝养肝肾、通经络,紫菀开宣肺气。
共进药14剂,诸症若失,血压降至18.3/12.2kPa,唯觉大便不畅。此胃气不降所致,故又移法拟方为:旋覆花6g(包),代赭石12g,*参12g,枳实10g,甘草6g,制半夏10g,紫菀12g,苏梗10g,桔梗6g。日1剂,水煎服。
其组方降中有升,升中寓降,气机通畅,阴阳自和,故又服14剂,大便畅通,血压平稳。
如上可知,高血压病非皆肝阳上亢,而升散之品亦非忌品,根据病情恰当选用常能增强疗效。至于温阳升阳之品,只要证属肾阳亏虚、肝阳不升者,照用不误,随着阳复肝升,阴阳调和,则血压自稳。
经方医学书系在中医界研究经方的圈子里,流传着“南陈北刘”的“传说”。“北刘”指的是大名鼎鼎的刘渡舟教授,而“南陈”指的就是本文中医案中的医生——陈亦人教授。本文选自《经方大家陈亦人医案医话》一书,书中对陈亦人教授的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释,是研习经方医学不容错过的好书——
《经方大家陈亦人医案医话》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为伤寒大家陈亦人教授的学术思想整理,内容为陈亦人师徒教学记录,并经陈老亲自审阅修改,力求真实完整反映陈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医案,选取陈亦人先生临床典型验案加以分析;下篇为医话,总结陈老一生学用《伤寒论》的心得。全书真实完整地反映了陈亦人教授的学术特点和临床诊疗经验。医院校师生、临床中医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往期精彩推荐RECOMMEND糖尿病+高血压,有一个基础方
中医名家*煌治疗高血压的常用经方
小编替你总结好,程志清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经方大家陈亦人医案医话》(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喜奎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