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2/6/13 23:23:00
很多人总是搞不清楚,肌瘤和囊肿有什么区别?结节和息肉又有什么区别?事实上,这些都是西医的叫法,中医的认识很简单,中医把这些有形的积聚统称为“包块”。之所以会长这些东西,就是因为气血长期不能流通,首先是因为气的流动出现了问题,气滞了,导致血液也跟着瘀滞不前,气滞裹挟着瘀血,越堵越大,最后成为包块。怎么化解呢?中医有一个比较大的思路是调气,只要让身体里的这团气运转开了,所有的淤滞都能散开。那么,有没有这样一个一气周流的方子呢?有,十六味流气饮。十六味流气饮:青皮10克,木香10克,厚朴10克,乌药10克,苏梗10克,枳壳10克,防风10克,槟榔10克,桔梗10克,官桂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人参10克,*芪10克,甘草10克各种结节、增生、息肉、囊肿、肌瘤等等都可以用。这个方子基本上以气药为主,比如,青皮、木香、厚朴、乌药、苏梗、枳壳、槟榔、桔梗。流气流气,当然不是说把这团郁结在一起的邪气疏散开来就可以了,这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要让它们井然有序,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该出的出,该进的进,你来我往,一气周流。所以尽管都是气药,却不是简单的药物堆砌,而是有理有据,有自己的排兵布阵。首先上场的是青皮,青皮破气,古书上说它专攻气滞,可见,青皮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气机郁结的久了,它会变得坚硬,像久未耕耘的土地一样,得用锄头去凿,才能给它松通松通。青皮打头阵,一锄头凿下去,就能把郁结的气机打散。打散以后呢,还要给它理顺。厚朴、枳壳、槟榔、苏梗把气往下降。枳壳负责把胸肋部的闷气往下降,厚朴负责把肚腹中的闷气往下降,槟榔负责把胃肠道的闷气往下降。苏梗,从咽喉到食道,再到脾胃,这一带都归它管,张仲景的半夏厚朴汤里有它,半夏厚朴汤专门下咽喉顽痰,就是老感觉喉咙里梗梗的,好像有东西堵在那里,吐又吐不出来,吞又吞不下去,去医院一检查又被告知没有实物,这就是痰气交阻,结在喉咙这块儿了。苏梗是紫苏的根茎,像管道一样,药性是从上往下走的,所以它下气的作用要比苏叶好的多,气一降,痰就跟着降。四味药配到一起,从咽喉到胸肋,到脾胃,再到肚腹,所有的闷气就都有了出路。紧接着,再用点桔梗,桔梗自古以来就被称作舟楫之药,就是说它有一股升提之性,可以把清气往上升,往上提。木香、乌药就更厉害了,可以理顺整个气机,既能升,又能降。降的是腐败的浊气,升的是清阳之气,有升有降,气机才能斡旋起来,然后自己去攻破这个包块。另外,中医说气滞,主要责任在肝,肝主疏泄,这当中就包括疏泄气机。到这里,防风的优势也就显现出来了。防风属于风药,风药有什么作用呢?假如山峦被云雾笼罩,风一吹,是不是很快就散开了?气机拥堵在一起,就像这高山上的云雾一样,防风可以给它吹散。如果站在更高的层次来看,风药还带有一股生发之气。金元名医李东垣就说了:“风者,春也,木也,生发之气也。”你看一场春风刮过,桃花开了,柳树绿了,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之象。防风可以让沉闷的肝木重新吐露新芽,恢复肝主疏泄的功能。*芪、人参,这两味药可以补气,区别在于,*芪主要补脾肺之气,人参主要补元气,元气的发源地在心在肾,就是说,它一下子就能给你补到根上去,所以一个人普通虚的用*芪,深度虚的要用人参。为什么要补气呢?因为破气、降气的药用多了,过后人容易虚。所以这个时候的思路是攻补兼施,一边攻,一边补,不然攻着攻着,邪气还没除尽呢,人先虚的爬不起来了,那你还怎么弄?尤其是对于身体本就虚弱的人来说,为什么会长包块,说明他本身就存在气虚的问题。这治病啊就像带兵打仗一样,有人冲锋陷阵,有人运送粮草,肚子都填不饱,怎么打仗?*芪、人参,再加上补火助阳的官桂,可以把人体的正气培补起来,这三味药就是粮草官,专门发放粮草到身体中去。在气药的基础上,再配上少量的活血化瘀之药,来把包块里的这个血水利出去。另外,这个方子主要是以调气为主,活血药的加入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这里只用到了三味药,川芎、当归、白芍。古医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