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吃参”补身体,但是,“吃参”吃的是什么参?带有参字的东西可多了去了,人参、红参、园参、*参、西洋参、太子参、高丽参、野山参、海参、玄参……诸多参类有诸多用处,而同名为参也必有其相似之处,此番我们便以此为切入点,探寻诸参类的奥秘。
我们在一些古代药方中经常能看到人参,可同一个方子放到现在的医书上却被变成了*参,比如理中汤,方中为人参、白术、甘草、干姜,但是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理中汤方是*参、白术、甘草、干姜。并非独此书如此。这是为什么?我们应当先来了解人参与*参。
人参,伞形目五加科,药性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肾、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等功效。药用部位为人参的根和根茎。主产于东北,以吉林抚松县为最佳,称“吉林参”。
*参,桔梗目桔梗科,性甘平,入脾、肺两经,有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功,多产于四川、甘肃、湖北一带。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参与人参的性味相似,而且同入肺、脾两经,都可以补脾益肺、养血生津,故而两者都可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及气虚邪实之证。但*参因其药性平,药力相较于人参偏弱,因此在使用古方应对以上所列病证的时候,可以用*参加大药量来代替原方中的人参,但也因为*参药性平和,药力偏弱,在应对急症重症,还是要以人参为宜。由于*参并不具备益气救脱的功效,方中人参取此功效时,不可以用*参代替。
时珍曰∶“五参五色配五脏。故人参入脾,曰*参;沙参入肺,曰白参;玄参入肾,曰黑参;牡蒙入肝,曰紫参;丹参入心,曰赤参。”人参前文已有描述,不再赘述。沙参以其色白入肺,可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刘元素曰“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取其味甘也。”沙参因其色白入肺经,在治疗肺疾时,人参以其阳热壮而驱肺中寒邪,而沙参其味甘、微苦,性寒,善滋阴而制阳。诸参类多有益肺脾肾,李时珍曰∶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能受火克者宜之。一补阳而生阴,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之也。
玄参虽其名为参,但按科属却是管状花目的植物,不同于伞形目的人参。陶弘景曰“其茎微似人参,故得参名。”其味甘、咸、微苦,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因其咸寒入血分,故能清热凉血、泻火解*。以其甘寒质润,能清热生津、滋阴润燥。元素曰∶玄参乃枢机之剂,管领诸气上下,清肃而不浊,风药中多用之。故《活人书》治伤寒阳*,汗下后*不散,及心下懊,烦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者,俱用玄参。以此论之,治胸中氤氲之气,无根之火,当以玄参为圣剂也。时珍曰∶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同功。
丹参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以外皮色红者为佳。丹参苦泄,归心肝经,主入血分,善活血化瘀,为治血行不畅、瘀血阻滞之经产病的要药,能“破宿血,补新血。”
五参中的紫参---牡蒙,鲜有耳闻,又称五鸟花,因其五葩连萼,状如飞禽羽举。其性寒,味苦、辛,可散心腹积聚,可御寒热邪气,能通九窍,利大小便。因其色紫暗,故为阴药,入足厥阴肝经,治肝脏血分疾病。
五参虽同名为参,性味有所共通,但从本质上来讲,并非同一科属的植物,故而性味、归经、功效各有所异。中药十八反中提到“诸参辛芍叛藜芦”,诸参所指是哪些参?最早提出诸参与藜芦相反的仅仅是五参,但随着各代医家研究,诸参的概念几乎覆盖了所有我们所知的参类,因参类与藜芦作用相反,合用会使药效被降低并具有一定量的*性。
有参之名的几乎都是植物根茎,但有一个例外----海参。
海参,作为一味食材,将其与诸参相比,很多人是不信的,可海参并不仅仅是一味食材那么简单。在《本草纲目拾遗》里面有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因其独特的生物特性,还可外用止血,内服还有补精益肾,润肠通便,杀虫利水,滋润五脏等各种功效,称其为海中人参也不为过。
诸参类多为补益之品,对身体有诸多益处,但终归是药物,不同药物搭配、禁忌繁多,切勿自行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