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拼音
XuánShēn
性味功效
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淸热,解*,养阴。
《神农本草经》
味苦,微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咸,微寒,无*。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治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脏。久服补虚,明目,强阴,益精。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苦咸,性微寒,无*,入心、肺、肾三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除心烦,明眼目,理头风,疗咽喉,消瘿瘤,散痈肿,解热*。勿犯铜器,饵之噎喉损目。
玄参气轻清而苦,故能入心肺,以清上焦之火;体重浊而咸,故能入肾部,以滋少阴之火。所以积聚等证,靡不疗之。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微寒,味苦,无*。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蒸晒)
元参气微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
腹中者,心肾相交之区也,心为君火,心不下交于肾,则火积于上而热聚;肾为寒水,肾不上交于心,则水积于下而寒聚矣。元参气寒益肾,味苦清心,心火下而肾水上,升者升而降者降,寒热积聚自散矣。
女子以血为主,产乳余疾,产后诸症以产血伤也;心主血,味苦清心,所以主之。补肾气者,气寒壮水之功也。令人明目者,益水可以滋肝,清心有以泻火,火平水旺,目自明也。
《玉楸药解》*元御
味甘,微苦,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清肺金,生肾水,涤心胸之烦热,凉头目之郁蒸、瘰疬、斑疹、鼻疮、喉痹皆医。
元参清金补水,凡疮疡热痛、胸膈燥渴、溲便红涩、膀胱癃闭之证俱善。清肺与陈皮、杏仁同服。利水合茯苓、泽泻同服。轻清飘洒,不寒中气,最佳之品。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归心、肺、肾经
《本草经解》归肾、心经
《玉楸药解》归肺、肾经
别名
元参
《神农本草经》重台
《本草经集注》玄台、鹿肠、正马常用方
《本草经解》叶天士
元参同生地、甘菊、蒺藜、杞子、柴胡,能明目。同贝母、连翘、甘草、花粉、薄荷、夏枯草,治瘰。同升麻、甘草,治发咽痛。同知母、麦冬、竹叶,治热病燥热烦乱。
二、应用
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分,伤阴劫液,身热、口干、舌绛等证。
常与生地、*连、连翘等配伍以泻火解*,凉血养阴,如清营汤;又用于温热病邪陷心包、神昏谵语之证,可配伍犀角、连翘心、麦冬等共奏淸心解*、凉血养阴之效,如清宮汤。
2.用于温热病血热塞盛、发斑,或咽喉肿痛,甚则烦躁谵语之证。
本品能滋阴降火以解*消斑。常与犀角、石膏、知母等配伍,如化斑汤;亦可配伍升麻、甘草,即玄参升麻汤。
3.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瘰疬痰核等证。
本品有淸热解*、散结消痈的功效。咽喉肿痛由外感风热引起的,常用与牛蒡子、桔梗、薄荷等配伍治疗;若内热所致的,可配伍麦冬、桔梗、甘草等,即玄麦甘桔汤。对于痈肿疮疡,多与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等同用;若配伍银花、甘草、当归等,可用于脱疽,如四妙勇安汤。治瘰疬痰核可配伍贝母、牡蛎,即消瘰丸。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而滞,脾胃虚寒,胸闷少食者不宜用。反藜芦。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恶*芪、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芦。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恶*芪、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芦。
三、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河间川谷及冤句。三月、四月采根,曝干。
今出近道,处处有。茎似人参而长大。根甚黑,亦微香,道家时用,亦以合香。
《中药大辞典》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立冬前后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刷净泥沙,曝晒5~6天,并经常翻动,每晚须加盖稻草防冻(受冻则空心),晒至半干时,堆积2~3天,使内部变黑,再行日晒,并反复堆、晒,直至完全干燥。阴雨天可采取烘干法。本品易反潮,应贮于通风干燥处,防止生霉和虫蛀。
生长在山坡林下。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地。浙江有大量栽培,其他各地也有栽培。主产浙江、四川、湖北。此外,贵州、湖南、江西等地亦产。以浙江产量大,质量好。
▼点阅读原文,进行系统学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