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三仁汤治疗湿温证心得体会
TUhjnbcbe - 2021/8/18 2:00:00
白癜风医院在线诊室 http://pf.39.net/bdfyy/bdfzj/190804/7357149.html

岭南地区本属于湿热气候,现正值盛夏之时,地下封藏的阳热,由升而浮,雨水充足,则见湿热蒸腾于天地,人处其中,若中土不运,则使湿热之邪外侵其体,从而生出头晕头痛,倦怠乏力,肢体酸楚、恶寒、午后发热、欲眠、纳呆、脘痞、舌苔厚腻、大便黏腻等症状,中医可将其归属于“湿温证”范畴。

用于治疗湿温证的方药有许多,如三仁汤、连朴饮、甘露消*丹等。小编跟师广东省名中医叶小汉主任,叶主任在运用三仁汤方面经验丰富,本文主要介绍小编运用三仁汤治疗湿温证的一点体会。

三仁汤始载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治疗湿温病的经典方剂,原方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竹叶、厚朴、通草、滑石、半夏”共8味中药组成,其配伍具有分消走泄的特点,湿热之邪从上、中、下三焦驱除,兼以舒展气机,则气通湿除,祛邪外达。

以下通过两则案例来深入了解三仁汤吧!

案例一、A某,25岁,近2天自觉头痛身重,咽中有痰,疲倦,欲眠,四肢乏力,午后低热感,无恶寒,自测体温未见明显升高,夜间心烦难入眠,二便调,口干,饮水少,舌暗红苔薄*腻,脉濡细。

患者为新近所得的头痛身重,为外邪入侵。是单纯的风寒?但是舌脉象不符;为风热?但是患者口干,却饮水少。那这种属于什么病症呢?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

此病属于湿温,因感受时令湿热之邪与体内肠胃之湿交阻,酝酿发病。症状特点为头痛身重,口干不渴,脘痞,纳呆,午后身热。

在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有较为详细的解释: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有似伤寒,脉弦濡,则非伤寒矣。舌白不渴,面色淡*,则非伤暑之偏于火者矣。胸闷不饥,湿闭清阳道路也。午后身热,状若阴虚者,湿为阴邪,阴邪自旺于阴分,故与阴虚同一午后身热也。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

对于湿温证而言,存在容易误诊的三点:

(1)易被认为是风寒而汗而发之,但是湿气随解表之药上犯心窍而致神昏和耳聋目瞑;

(2)易见脘痞、纳呆而用下法,耗伤津液,同时脾气下陷所致泄泻;

(3)午后身热,易被认为为阴虚而用滋阴之法,柔润阴药与湿邪交结,更难治愈。

“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湿气弥漫,本无形质,以重浊滋味之药治之,愈治愈坏。”

所以提出用三仁汤来治疗,三仁汤中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患者存在表热,故加用柴胡、防风防正柴胡饮之意加强解肌清热之力,同时患者舌暗,存在瘀血之象,故加用丹皮起活血化瘀,清内热之效。

故本病处方用三仁汤加减:

杏仁10克豆蔻10克薏苡仁20克厚朴10克

通草10克滑石10克半夏10克桔梗10克

防风15克丹皮10克柴胡8克

共3剂,患者上述症状已明显改善,续以饮食疗法。

案例二、B某,20岁,体型肥胖,近1周出现疲倦乏力,口干,饮水少,尿痛,思睡,大便黏,纳可,腹胀,月经后期,色暗,血块(+),痛经(+)。舌边尖红,苔*腻,脉沉细滑。

考虑诊断:湿阻(脾虚湿热证)

处方:厚朴10克半夏10克苍术10克甘草5克

*芩15克佩兰15克*参15克鸡内金15克

丹参15克

二诊:诸症同前,同时鼻干舌燥,口干症状较前明显加重,饮食不节,熬夜劳累后出现咽中有痰,月经色及大便性状有所改善。舌脉同前。

杏仁10克豆蔻10克薏苡仁30克竹叶10克

甘草5克厚朴10克木通10克滑石10克

半夏10克陈皮5克丹参15克

三诊:诸症较前改善。

案例二中患者是以疲倦乏力为主诉,结合大便黏、舌脉象,一开始考虑为湿热之邪阻滞于脾胃,用了平胃散加减,加入*芩清热,佩兰芳香化浊,鸡内金健胃消食化滞,*参补气运脾,丹参活血化瘀通络。但是患者湿热之邪为患,湿邪为患,本存在津液分布不均之况,所以患者已然存在口干症状,而方一所用苍术为燥湿性烈之品,使得热邪得温燥之药而蒸灼津液,使出现鼻干舌燥的症状愈盛,同时蒸灼津液胶着成痰,故出现咽中有痰之症。

所以湿热之邪最是缠绵难愈,而三仁汤所运用的分消走泄法是治疗湿热之邪的一个好方法。

1.宣畅三焦,给邪出路:《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一旦湿与热合,湿裹热结,热蒸湿动,湿热弥漫、充斥于三焦,而三仁汤中杏仁宣上,白蔻仁畅中,薏苡仁渗下,三焦通畅,因势利导,导邪外出,即从三焦而解。

2.分解湿热,湿去热孤:湿热为病,湿热束裹,如油入面,难解难分。故而临证治之颇为棘手,正如吴鞠通所云“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故在治疗湿重于热之湿温时,分解湿热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运用稍许温药如豆蔻仁、厚朴、半夏温运中州脾阳,化郁结之湿,使湿化热解。此外湿为有形之邪,热为无形之邪,热邪必须以湿为载体方可留于人体,故以薏苡仁、竹叶、滑石、通草淡渗于下,俾湿邪从小便而祛,使湿化则热自散。

3.气行湿化,诸证皆除:《难经·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吴鞠通云:“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三焦是气升降出入之通道,亦是水液代谢之通道。痰湿之邪蕴于三焦,致气的升降出入功能失常,导致气滞,出现全身沉重,头痛,全身酸软无力,不思饮食,纳呆等症状。故在治疗时以杏仁宣降肺气以宣上焦,开水之上源,肺主一身之气,则又可调整全身气机,使“气化则湿亦化”;化三焦痰湿为主,痰湿化,气机自畅,诸证皆除。

以上是愚对运用三仁汤治疗湿温证的一些小体会,但中医讲求因证变通,同病异治,故条条大路通罗马,并非一方治一病也。

参考文献:

[1]何宜荣,赵国荣,肖碧跃,李鑫辉,李雅,苏丽清,李丹,李彩云.从“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刍议三仁汤证治机理[J].中医药导报,,24(14):-.

[2]张平,谭琰,高峰,宋平,姚贵宾,赵轩,丁治国,姚成礼.三仁汤中三焦理论的临床应用及优势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7(0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仁汤治疗湿温证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