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药配伍中的奇效药对
TUhjnbcbe - 2021/2/13 9:24:00
北京医院治疗手足癣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3378.html
一、升麻伍生地

这种配伍属于升降配对。升麻助生地*上行,清肺胃之热而凉血止血。《本草新编》云;“夫吐血出于胃,衄血出于肺,止血必须地*,非升麻不可止……”王绵之对此段经文深思敏悟,颇具见解,且更有发挥。他说,《本草新编》之所以云生地*非配升麻不效,是因为生地*甘苦而寒,能清热凉血止血;升麻性主升举上行,伍以生地*,可载生地*甘苦寒凉之药性上达肺胃而清肺胃之热.以达凉血止血之功。然而,先生又认为,升麻毕竟辛散升发,性主上行,量大耗气,有碍于止血。因此,他强调升麻虽需用但剂量宜轻,且佐之以微量*连以坚阴降火,方能相济而成功。如先生治一李姓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据其形体羸瘦、干咳少痰、咯血鲜红、舌红少苔、脉细数的综合表现,确认咯血当属阴虚火旺、肺络灼伤所致。处方:生地*15克,升麻2克,*连1.5克,玄参10克,茜草炭10克,黛蛤散10克.生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5天后,咯血渐止,干咳、咽干、五心烦热亦相继而愈,续投六味地*丸调治月余固本善后。

二、桂枝伍白芍

这种配伍为动静配对。桂枝伍白芍,从阳而扶卫,走阴而益营,解表邪,和里气,营卫自调。桂枝配芍药,具有良好的调和营卫气血作用,对其配对的作用机制,先生阐述得十分精辟。王绵之说;“桂枝辛甘而温,气薄升浮,能解肌表、通阳气而入卫祛邪。芍药味酸而寒,性涩收敛,能敛阴液、养营血而入营和里。二药合用,一气一血,一收一散,一动一静,开合相济,使表邪得解,里气和而营卫自调——融‘汗’‘补’二药于调和营卫一法。”

三、*连伍肉桂

这种属于寒热配对。*连伍肉桂,泻心火,制阳亢,降心中之阳下归于肾,而不独盛于上。*连、肉桂相伍同用,首出《韩氏医通》,后冠名为交泰丸。王绵之先生对该二药的配伍关系独具见解,认为:“*连味苦性寒,寒可清火,苦能降泄,故能泻心火、降心中之阳下归于肾而不独盛于上;肉桂辛甘大热,能温肾阳,引火归原,致肾中之阴得以气化而上济于心。”如先生治一持续2年久治不愈的遗精、不寐患者,根据患者常年头晕耳鸣、腰酸梦遗、心悸怔忡、五心烦热、舌红、脉数的主证特点,拟方:*连1.5克,生白芍15克,肉桂3克,阿胶10克(烊冲),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先煎),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诸症显减,后随病情变化而略作加减,共服药20剂病愈。

四、*连伍半夏

这种属于苦辛配对。*连配半夏,辛开苦降,调肠胃,畅气机,善治胃热痰结呕吐。*连与半夏同用,重在调胃肠、理气机、和阴阳。先生说:“*连苦寒,功擅清热燥湿、和胃止呕;半夏辛温,善化痰浊积聚、降气宽中。二药同用,取*连之苦降,以清痰湿所生之热,用半夏之辛开,理湿所壅之结。”先生将此法运用于伴有心下痞闷、胸脘胀满,或呕逆欲吐,或咳痰黏稠,或肠鸣泄泻,舌苔*腻、脉象濡数等痰热互结,或湿热中阻、气机失畅的多种病证,屡获效验。他还将此法变通剂型,移用于小儿胃热呕吐病证,每每得心应手。方法是取*连、清半夏、干姜,药量比例依次为1∶2∶3,各研细末后过目筛,并用均筛混合法充分和匀储瓶备用,用时按体重和病情,每服0.3~1g,每天2~3次,温水调下。

五、芍药伍甘草

这种属于酸甘配对。芍药伍甘草,甘酸化阴,有缓肝和脾、益气养阴、缓急止痛等功效。白芍与甘草同用,乃《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亦是伤寒家推为群方之魁的桂枝汤的基本组成之一。先生极为推崇此二药的协同作用及其在方剂学中的地位,称赞芍药甘草汤起到“开酸甘化阴之先河,标调和肝脾之楷模”的作用。如治一诸药无效一月之久的顽固性呃逆患者,先生据其呃声急促,伴有口干舌燥、舌红脉细数等特征,施以芍药甘草汤合益胃汤化裁[生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连1.5克,北沙参15克,玉竹15克,麦冬10克,绿萼梅6克(后下),佛手花6克(后下)],先后服药10剂,呃逆即止,口干舌燥亦渐除。

六、浙贝伍连翘

这是相使配对。浙贝母合连翘,清热*、化痰浊、开郁滞,有散结消肿之功。浙贝母味苦性寒,有清热化痰、开郁下气的作用;连翘味苦性凉,具清热泻火、消肿散结之功效。《药品化义》谓其“总治三焦诸经之火,一切血结气聚,无不调达而通畅也”。先生对此二药配对所形成的清热*、化痰浊、开郁闭、散结肿之功能尤为赏识,临床习将其相使配对,且加大剂量,掺揉于治疗痰火郁结而致的瘰疬、瘿瘤等方药之中,因药力专宏,屡治屡验。如治一数年经治不愈的淋巴结核患者,先生抓住口苦、便结、舌红、苔*燥而腻等主证,拟方:浙贝母15克,连翘15克,玄参15克,皂角刺15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生大*10克(后下),生甘草10克。随证略作加减,共服25剂,结核消散,诸症悉除。

七、当归伍桂枝

这是气血配对。当归伍桂枝,补中有行,行中有补,既可补血温经又能通阳行血,血虚寒凝所宜。先生认为,当归虽主入血,然其味甘、气轻、质重,集补血、行血、温阳于一体,故血虚者能用,血瘀者亦能用;桂枝虽入气分,然其味辛甘而气厚,味辛通阳,气厚助热,甘则补虚,故阳遏者能用,阳虚者亦能用。且归桂合用,即属气血配对,内涵动静相兼,寓补于行,寓行于补。本组对药广泛适用于具有血虚寒凝的多种病证。先生十分重视此二药在《伤寒论》当归四逆汤中的配伍作用,临证常以二药为主,配合其他药物,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小儿麻痹症、雷诺病等,收到良好效果。

(常见病中药配方)配伍表,学会就是自己的中医师!

★中药配伍

补血一号:*耆25g当归10g大枣30g

补脾一号:*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

定踹一号:炙麻*10g杏仁10g甘草6g

胃炎一号:*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

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8g车前草30g

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

降糖一号:天花粉30g*连10g*箭羽10g

肠炎一号:*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

解*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

滋阴一号:生地*15g麦冬15g玄参15g

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

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

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

★常用中药配伍

蒲*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吴茱萸合*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肉桂合*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半夏合硫*,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破故纸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

木香名*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

枳实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芡实合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

*柏合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

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生姜合红枣,能调和营卫(气血)。

赤石脂合禹余粮,能涩大肠。

半夏合*连,能宽胸止呕,化痰浊郁结。

柴胡和*芩,能清肝胆热。

桑叶合菊花,能清头风热。

柴胡合白芍,能疏肝和肝。

附子合肉桂,能温下元。

*柏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桑白皮合地骨皮,能清泻肺热。

丁香合柿蒂,能止呃逆。

鳖甲合青蒿,能滋阴退骨蒸潮热。

杏仁合贝母,能化痰止咳。

山药合扁豆,能补脾止泻。

木香合槟榔,能理气止痛。

杜仲合续断,治腰膝酸痛。

半夏合陈皮,能化湿痰。

升麻合柴胡,能提升中气下陷。

常山合草果,能治疟疾。

葱白合豆豉,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

枳实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参合花粉,名参花散,治久嗽气喘。

茯神木合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挛疼痛。

甘草合绿豆,能解百*。

*耆合当归,名补血汤,治贪血及产后无乳。

白芍合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治拘挛腹痛。

川芎合土茯苓,治肝郁头痛。

川芎合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实热上逆头痛。

台乌合益智仁、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遗尿。

香附合*连,名香连丹,治火郁胸满痛。

葵子和砂仁,治乳痈。

杏仁合小茴香,治疝气冲逆作痛。

槟榔合南瓜子,治绦虫。

甘草合桔梗,名桔梗汤,治肺痈咳嗽,痰中有脓。

生姜合陈皮,治呕吐不止。

生姜合竹茹,治呃逆不止。

荆芥合白矾,名三癇丸,治小儿惊风及癇证。

荆芥合槐花,名槐荆丸,治痔漏。

槐花合*芩,治妇人崩漏。

侧柏叶合白芍,治妇人月经过多。

陈皮合藿香,名回生散,治霍乱吐泻。

厚朴合贝母,止咳嗽,开郁消食去胀。

蛤粉合青黛,名黛蛤散,治痰嗽面肿不寐,并小儿百日咳。

白矾合硫*,治白癜风。

白矾合*腊,名矾腊丸,治痈疽恶疮。

白矾合皂角、名稀涎散,治痰涎壅盛,中风气闭。

皂角合菖蒲,名皂荚散,治鼻寒不得喘息。

百合合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带血。

乌梅合川椒,名杀虫丸,治蛔虫,蛲虫。

赤小豆合当归,治大便下血。

血余炭合百草霜,治妇女崩漏

各种疾病的必用药

一切头疼,必用川芎;

一切疼痛,必用元胡,

一切气虚,必用*芪;

一切虚脱,必用人参;

一切血虚,必用阿胶;

一切出血,必用三七;

一切气郁,必用香附;

一切便秘,必用大*;

一切肝郁,必用柴胡;

一切热*,必用二花;

一切阳虚,必用附子;

一切热病,必用犀角;

一切妇科,必用当归;

一切外感,必用荆芥;

一切失眠,必用枣仁;

一切郁证,必用合欢;

一切面瘫,必用白附;

一切腿病,必用牛膝;

一切头病,必用天麻;

一切阳痿,必用羊藿;

一切阴虚,必用麦冬;

一切咳嗽,必用杏仁;

一切呕吐,必用半夏;

一切中*,必用绿豆;

一切诸风,必用防风;

一切白发,必用首乌;

一切风湿,必用灵仙;

一切骨病,必用川断;

一切咽喉,必用桔梗;

一切失音,必用大海;

一切腰痛,必用杜仲;

一切尿石,必用金钱;

一切虚热,必用青蒿;

一切牙疼,必用细辛;

一切*疸,必用茵陈;

一切闭经,必用益母;

一切淋症,必用车前;

一切鼻塞,必用辛夷;

一切乳少,必用山甲;

一切目赤,必用栀子;

一切目昏,必用青葙;

一切鸡眼,必用鸦胆;

一切呃逆,必用柿蒂;

一切疝气,必用橘核;

一切胀满,必用槟榔;

一切汗症,必用浮麦;

一切阴痒,必用蛇床;

一切痰厥,必用皂荚;

一切遗尿,必用桑蛸;

一切疮疡,必用麝香;

一切白斑,必用陀僧;

一切疥疮,必用硫磺;

一切蛇疮,必用雄*;

一切不孕,必用石英;

一切耳鸣,必用磁石;

一切痰多,必用竹沥;

一切癌症,必用蛇草。

话说中药配伍的“去性存用”中药方剂的配伍理论有很多种,在君臣佐使的基本框架下,有性味配伍、七情和合、去性存用、升降相因、五行配伍等配伍形式,共同构成方剂配伍理论。其中的“去性存用”配伍法,从字面上理解,即是去掉其寒热温凉之药性,存留药物的某种作用,发挥其独特的、难于被取代的功效。医圣张仲景是使用“去性存用”配伍法的高手,经方中不少方剂中寓存此法,现举例如下:01大*附子汤之用大*大*附子汤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别名大*附子细辛汤,共有三药:大*、附子和细辛。功能温阳散寒,通便止痛,主治阳虚寒结,腹痛便秘,胁下偏痛,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紧弦等。本方意在温下,故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以苦寒泻下之大*,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是为臣药。大*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通腑祛邪之功犹存,为“去性存用”之法。三味协力,而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合成温下之功。现多用于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肾结石、胆结石、慢性阑尾炎、胰腺炎、睾丸肿痛、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腹股疝等见上述证候,属阳虚寒凝者。02麻杏石甘汤之用麻*本方出自《伤寒论》第63条和条,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症见“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后世用于治疗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病证。有汗无汗皆可用,症见身热不解,喘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脉滑而数等。方用麻*,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而且用量倍于麻*,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是相制为用,“去性存用”也。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助麻*、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所以是佐使药。药虽四味,配伍严谨,尤其治肺热而用麻*配石膏,是深得配伍变通灵活之妙,疗效可靠。03竹叶石膏汤之用半夏本方为清补两顾之方,由白虎汤化裁而来。热病后期,高热虽除,但余热留恋气分,故身热有汗不解,脉数;余热内扰,故心胸烦热;气短神疲、脉虚数为气虚的表现。本方证多由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治疗以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为主。方中竹叶、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呕为君药。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药。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佐药。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为使药。其中半夏虽温,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使人参、麦冬补而不滞,使石膏清而不寒。汪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云:“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故去热而不损其真,导逆而能益其气也。”04麦门冬汤之用半夏《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本方功能清养肺胃,降逆下气。方中重用麦冬为君,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人参益气生津为臣。佐以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自能上归于肺,此为“培土生金”之法。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不仅气机逆上,而且炼津为痰,故佐以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温燥之品,但用量很轻,与大剂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相反相成。甘草并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兼作使药。全方组方特点有“去性存用”之妙,寓和降中补胃气,降逆中通结气。后世方亦有不少用“去性存用”配伍者,如天台乌药散之用川楝子。“去性存用”配伍法虽属寒热并用,但与寒热错杂证中寒热共用有别。“去性存用”法多用于纯寒或纯热证,加反佐药意在用某药之独特功效。寒热错杂证中寒热共用,则是寒证热证并见,虚证实证共存,病情较为复杂,治疗时应寒热共用、虚实兼顾方能取效,如经方中的半夏泻心汤、乌梅丸、麻*升麻汤等方证。史上最全的中药配伍总结(中医生必看)

处方上经常当归、白芍同用,苍术、厚朴同用,半夏、陈皮同用,这种药物的配伍,主要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有根据,有理论,不是随便凑合的。通过适当配伍,能加强药物的效能,扩大治疗的范围,值得我们重视。兹为便于大家的掌握和进一步理解它的作用,拟分三类叙述如下。

第一类

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这类最有意义。例如:

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汤,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失眠。

*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吐酸。

*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芩——厚朴(寒——燥)芩朴汤,化脾胃湿热。

*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泄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枸菊地*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败*散,疏邪止咳。

桔梗——枳壳(升——降)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连(辛——苦)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酸——甘)连梅汤,化阴生津。

乌梅——*连(酸——苦)连梅汤,泄烦热。

当归——白芍(动——静)四物汤,养血和血。

第二类

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如化湿结合理气,发汗结合通阳,包括上下、表里结合,以及相须、相使等在内。这类在临床上最为多用,例如:

苍术——厚朴平胃散,燥湿行气。

豆豉——葱白葱豉汤,散寒通阳。

半夏——陈皮二陈汤,化痰顺气。

杏仁——贝母桑杏汤,顺气化痰。

知母——贝母二母散,清热化痰。

枳实——竹茹温胆汤,和胃止呕。

木香——槟榔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

人参——蛤蚧人参蛤蚧散,纳气。

*芪——防己*芪防己汤,行皮水。

人参——附子参附汤,温补元气。

*芪——附子芪附汤,温固卫气。

白术——附子术附汤,温补中气。

附子——茯苓(相使)温肾利水。

*柏——知母(相须)清下焦湿热。

第三类

取性质和功效类似的两种药物同用,目的在于加强药效,或使内脏之间得到兼顾。例如:

*参——*芪补气。

附子——肉桂温肾回阳。

山药——扁豆补脾止泻。

沙参——麦冬润肺生津。

柏子仁——枣仁养心安神。

杜仲——续断补肾强腰。

麻仁——瓜蒌仁(处方惯写蒌麻仁)润肠通便。

龙骨——牡蛎(处方惯写煅龙骨)固脱。

金樱子——芡实固精。

赤石脂——禹余粮涩肠。

谷芽——麦芽(处方惯写谷麦芽)助消化。

桑枝——丝瓜络活络。

牡蛎——石决明潜阳。

升麻——柴胡升提气分。

旋复花——代赭石降气。

橘核——荔枝核消疝气。

甘松——山奈止胃气痛。

海藻——昆布消痰核。

荆三棱——蓬莪术消癥瘕痞块。

白茯苓——赤苓(处方惯写赤白苓)利水。

甘遂——芫花逐水。

常山——草果截疟。

当归——川芎活血祛瘀。

桃仁——红花破瘀。

蒲*——五灵脂祛瘀。

乳香——没药(处方惯写炙乳没)理气散瘀止痛。

藿香——佩兰(处方惯写藿佩兰)清暑。

银花——连翘清热解*。

*连——*芩泻火。

桑叶——菊花清风热。

羌活——独活(处方惯写羌独活)治风湿疼痛。

川芎——草乌(处方惯写川草乌)治寒湿疼痛。

青皮——陈皮(处方惯写青陈皮)疏肝胃气。

苏梗——藿梗(处方惯写苏藿梗)理脾胃气。

天冬——麦冬(处方惯写天麦冬)滋养肺肾。

芦根——茅根(处方惯写芦茅根)清肺胃热。

砂仁——蔻仁(处方惯写砂蔻仁)健脾胃。

神曲——山楂消谷肉食积。

关于药物配伍应用的例子很多,不能悉举。如外感咳嗽常用苦杏仁、象贝母,但肺阴不足,兼见内热,或外邪初解,咳痰不爽的,可与甜杏仁、川贝母合用,处方惯写甜苦杏仁、川象贝。还有三种药配伍,如杏仁、薏仁、蔻仁同用,宣化三焦之湿,以及个别地区用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处方惯写焦三仙之类,没有提及。总之,药物配伍有其重要意义,如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随意凑合,将会造成杂乱和叠床架屋的现象。

以上就是中药配伍的一些小知识,除此之外,服用中药还得讲究病情是否猛烈、人体体质的强弱、天气温度的高低等情况,所以说中医是一门绝对讲究的学问。

中药配伍表

补血一号:*芪25g当归10g大枣30g

补脾一号:*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

定踹一号:炙麻*10g杏仁10g甘草6g

胃炎一号:*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

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8g车前草30g

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

降糖一号:天花粉30g*连10g*箭羽10g

肠炎一号:*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

解*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

滋阴一号:生地*15g麦冬15g玄参15g

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

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

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

各种疾病的必用药常用中药配伍

蒲*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吴茱萸合*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肉桂合*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半夏合硫*,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破故纸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

木香名*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

枳实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芡实合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

*柏合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

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生姜合红枣,能调和营卫(气血)。

赤石脂合禹余粮,能涩大肠。

半夏合*连,能宽胸止呕,化痰浊郁结。

柴胡和*芩,能清肝胆热。

桑叶合菊花,能清头风热。

柴胡合白芍,能疏肝和肝。

附子合肉桂,能温下元。

*柏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桑白皮合地骨皮,能清泻肺热。

丁香合柿蒂,能止呃逆。

鳖甲合青蒿,能滋阴退骨蒸潮热。

杏仁合贝母,能化痰止咳。

山药合扁豆,能补脾止泻。

木香合槟榔,能理气止痛。

杜仲合续断,治腰膝酸痛。

半夏合陈皮,能化湿痰。

升麻合柴胡,能提升中气下陷。

常山合草果,能治疟疾。

葱白合豆豉,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

枳实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参合花粉,名参花散,治久嗽气喘。

茯神木合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挛疼痛。

甘草合绿豆,能解百*。

*耆合当归,名补血汤,治贪血及产后无乳。

白芍合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治拘挛腹痛。

川芎合土茯苓,治肝郁头痛。

川芎合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实热上逆头痛。

台乌合益智仁、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遗尿。

香附合*连,名香连丹,治火郁胸满痛。

葵子和砂仁,治乳痈。

杏仁合小茴香,治疝气冲逆作痛。

槟榔合南瓜子,治绦虫。

甘草合桔梗,名桔梗汤,治肺痈咳嗽,痰中有脓。

生姜合陈皮,治呕吐不止。

生姜合竹茹,治呃逆不止。

荆芥合白矾,名三癇丸,治小儿惊风及癇证。

荆芥合槐花,名槐荆丸,治痔漏。

槐花合*芩,治妇人崩漏。

侧柏叶合白芍,治妇人月经过多。

陈皮合藿香,名回生散,治霍乱吐泻。

厚朴合贝母,止咳嗽,开郁消食去胀。

蛤粉合青黛,名黛蛤散,治痰嗽面肿不寐,并小儿百日咳。

白矾合硫*,治白癜风。

白矾合*腊,名矾腊丸,治痈疽恶疮。

白矾合皂角、名稀涎散,治痰涎壅盛,中风气闭。

皂角合菖蒲,名皂荚散,治鼻寒不得喘息。

百合合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带血。

乌梅合川椒,名杀虫丸,治蛔虫,蛲虫。

赤小豆合当归,治大便下血。

血余炭合百草霜,治妇女崩漏。

中药学重点对比1金银花和连翘

金银花:清热解*作用较强,为治痈肿疔疮阳症的要药(内外痈),是清热解*中的疏散风热药,兼可凉血止痢,露剂清热解*。

连翘:苦寒,清心火,解*消痈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为治疗瘰疬痰核的要药,又为清热解*药中的疏散风热药。

2柴胡和升麻

柴胡:辛苦寒,肝胆经。其性升散可疏少阳之邪,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用于外感发热,有良好的疏散退热作用;归肝经疏肝解郁;又散升阳举陷。

升麻:辛甘微寒。肺脾胃大肠经。解表药中的清热解*药,尤善解阳明热*;又可发表透疹。最为麻疹之专药。升提中气,而有升阳举陷之功。

3石膏和知母

石膏:辛甘大寒。肺胃。生用,辛以解肌退热,寒能清热泄火,甘寒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证的要药,又可清肺热泻胃火,煅后收敛生肌。

知母:苦甘寒,肺胃肾。清泻肺胃肾上经之火,甘寒质润,养肺胃肾三经之阴液;既清气分实热,又清相火退虚热。

4川贝母和浙母

川贝母:苦甘微寒。肺心经。清热化痰,性凉而甘又能润肺止咳,尤宜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或痰中带血等症;又可散结消肿,治疗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

浙贝母:苦泻寒清,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作用均强于川贝,临床多用于治疗风热、燥热、痰热咳嗽及瘰疬、瘿瘤、疮痈和肺痈等。

5附子和干姜

附子:辛甘热。有*。心肾脾。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且可散寒止痛,治寒痹疼痛较剧者。回阳救逆配伍干姜,补肾阳配伍肉桂。

干姜:辛热。脾胃心肺经。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治脾胃寒症;入心经,回阳通脉助附子回阳救逆;兼入肺经,温肺散寒化痰饮。

6肉桂和桂枝

肉桂:辛甘热。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有引火归原,益阳消阴之功;又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治沉寒。

在补气血方药中,适配肉桂,还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的功效。

桂枝:辛甘温。心肺膀胱经。解表特点:风寒表实无汗证,表虚有汗证;又可温经通阳,行里表达,有温通一身阳气,流畅血脉的功效。

7丹参和红花

丹参:苦微寒。心肝经。活血化瘀要药。广泛治疗各种瘀血病症。性寒,又可凉血,以血热瘀滞用为佳,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说。不过丹参没有补血功效。活血调经,为妇科要药,凉血消痈,清心安神。

红花:辛温。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除治疗妇科经产诸证外,尚可治疗癥瘕积聚,胸痹心痛、跌打损伤等瘀血阻滞之证。

8益母草和泽兰

益母草:活血调经,为妇科经产之要药,故有“益母”之称;又利水消肿,对水瘀互阻的水肿尤为适宜;兼可清热解*。

泽兰:与益母草相似,为活血利水药

9天麻和钩藤

天麻:甘平。肝经。息风止痉,平抑肝阳,因作用平和,凡惊痫抽搐、眩晕头痛,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为治疗眩晕的良药。素有“定风草’之称;又可祛外风,通经络,治疗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

钩藤:甘微寒。肝心包经。息风止痉,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因作用缓和,亦多用于小儿。又可清热肝热,平肝阳治疗肝火头痛、肝阳眩晕。

10龙骨和牡蛎

龙骨(安神):甘涩平。心肝肾经。重镇安神之要药,可用于治疗各种神志失常之证;又可平肝潜阳,用于肝阳眩晕;味涩收敛,尤长于收敛固涩,治疗滑脱诸证。

牡蛎(平肝息风):咸涩微寒。肝肾经。咸寒质重,长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味涩,煅用有收敛固涩、制酸作用。

重镇安神常与龙骨相须为用。

11人参、*氏、*参和甘草

人参:甘微苦微温。心肺脾经。大补元气,治疗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之重危证候的要药。脾为生化之源,肺为主气之脏,元气旺盛则脾肺之气自足,故可补脾肺之气,为治疗脾肺气虚之主药。元气充沛,又可生津、安神

生血,摄血,壮阳,故为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芪:甘微温。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惟一的一味补气升阳药;补肺气,益卫气固表止汗;补气利水消肿;又能补气以托*生肌。

*参:甘平。脾肺经。善补中气,又益肺气,为脾肺气虚常用药;气能生血,气旺生血,气旺津生,所以又有养血生津之效。功似人参,可代用。不如人参大补元气,且药力薄弱,故重证,急证仍需用人参。

甘草:甘平。心肺脾胃经。性平,作用平和,此时作用取决于五味,体现了甘味药的特点。甘补:益心气,补脾气;甘润:润肺祛痰止咳;甘缓:缓和药性,缓急止痛;甘和:调和脾胃;甘:能解*。

12白术和苍术

白术:苦甘温。脾胃经。甘温补气,枯燥健脾,未补气健脾的要药;燥湿利水,脾虚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等证用之甚宜;固表止汗安胎,均与补气健脾作用有关。

苍术:辛苦温。脾胃经。辛散苦燥力强,内燥中焦湿浊健脾,外祛风湿发汗解表(内湿外湿)。风湿痹症胜湿者,外感风寒夹湿尤宜。富含VA,治疗夜盲症。

13生地*和熟地*

生地(清热凉血):甘苦寒。心肝肺经。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养阴,入营分、血分,故为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要药。

声明: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仅供中医学习者参考,如您不懂中医,请勿随意使用!

转发分享给关心的人多一个人看到,就多一份健康!

本订阅号免责声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分享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原作者联系给予删除!特别提醒:如文章所涉及的各类食疗及验方其真实性、可靠性有待大家斟酌,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你若喜欢,记得点个在看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配伍中的奇效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