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山和他的“小人参”
文/淄博电子工程学校王斌
桔梗又称“小人参”,药用、养生价值极大,早在明嘉靖年间《青州府志·物产》就有对桔梗的记载。
沂源县众多的桔梗加工企业中,王传山白手起家,经营的五个刮药点年刮桔梗多吨,带动40多名困难群众就业,职工工资收入达多万元。
所谓刮药,就是刮去桔梗的表皮。桔梗去皮后,大型桔梗厂再做深层次的生产加工包装,出口韩国等国家。桔梗生产加工外销,也是当地一项支柱型产业,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众多的生产环节中,刮药是一个基础性非常强的重要环节。一是刮药全部由人工完成,二是刮药的质量决定了下一步生产的环节及整个成品桔梗的质量。可以说,刮药的质量好坏,事关整个桔梗产业的成败。
九年时间里,王传山和爱人陈爱红的事业越做越大,上游企业对他满意,下面员工对她信任依赖,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老板。王传山为什么能够成功,通过和他聊天得知,王传山的创业成功有他的创业宝典。
年成绩优秀、初中毕业的王传山为了缓解家中的经济困难,在十六七岁的年纪选择到建筑队打工。但心里始终有这样的想法——这不应是我这一生唯一的选择。他只身来到从未到过的城市——张店,做了一名经警。清闲的工作让他觉得这双勤劳的手没有完全施展开,发挥出它的最大潜能。
随后王传山离开了经警工作回到老家打拼了几年,并与陈爱红走入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王传山和陈爱红还是想出去闯闯,便一起来到新疆,给部队经营农场。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总是高标准地完成部队领导要求的工作。在这期间,俩夫妻喜得龙凤胎。俩人都打工干活,两个孩子还需抚养照顾,所有的工作都是也只有他们两个去完成,困难可想而知。
谈到那段时间抚养孩子的经历,王传山的眼里闪着泪花。王传山说:“孩子需喝奶粉,大棚的草苫子也需在那个时间解开。我们就调好奶粉,孩子用两个袄袖子夹着吃着奶,我们把两个孩子自己锁在家里,我们就走了,回来时,孩子吃完奶,就把奶嘴自己吐出来了。”
在新疆几年打拼后,王传山回到老家。看到家乡经济状况却没有多大改变,众多老人没有挣钱机会。他产生了带领大家特别是老人一起致富的想法,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
县委王义朴书记调研王传山的企业
经过周密考察,王传山决定,成立桔梗加工点,帮着父老乡亲刮药挣钱。王传山每天早上一点多就起床分发桔梗,每天近两吨的桔梗,都是自己完成装卸四次。
王传山从创业之初,就有了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时时处处对员工充满着尊重和信任!员工需要的日用生活品,他总是低价从远处给员工代购。
但广大员工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桔梗原材料自己取,但从没有人挑挑拣拣;桔梗质量自己把握,但每个人都百分之百地达到标准。王传山说:“他家的员工工作账单就在那里放着,员工干多少活,自己称重,自己记账!”他还说:“我的员工比我还傻,我给他们称重去三两皮,他们自己称重就去半斤皮。"
王传山的努力也结出了硕果,许多老人都有了自己的存款,脸上流露出轻松自在的笑容,家庭更和睦了,时常荡漾着幸福快乐的笑声。一些员工说:“多亏有王老板这样的能人,我们才有这样的幸福生活!我们跟着王老板干活,像在一个大家庭里,有说有笑,既解决了我们的孤独之困,又给我们提供了经济来源,我们太感谢老板了!”
王传山工作之余还喜欢根雕和奇石,闲暇时还喜欢写诗。
王传山的创业园,就是一个巨大的同心圆。王传山和陈爱红在圆心处组成了一个大大的“德”字,王传山的诗就是这个“德”字飘逸出的清香,让我们嗅到了桔梗花的味道,更让我们嗅到了勤劳、坚毅、责任、尊重、信任……这种清香有无尽的力量,尽管发自沂蒙老区偏僻的狭小的乡村院落,却能拨云见雾,直冲云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