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好书一起读,临床多进步
《沈济苍医案》
如果说现代中医大家中有哪位医家可以称之为“医侠”的,沈济苍教授要算一位。
沈济苍教授一生悬壶济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社区免费为群众诊治疾病,真正担得起“医侠”的美称。
他一生留下的经典医案颇多,从这些医案,我们或许可以一窥老先生的中医临床思路。
沈济苍教授
沈济苍先生(-),早年先后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与上海国医学院,拜上海国医学院创办人之一的章次公先生为师,毕业后挂牌行医,上海中医学院成立后调入该院,任首届伤寒教研室主任,是我国著名的伤寒论研究专家。著有《温病名著通俗讲话》(合著)《伤寒论析疑》等,临床擅用仲景方治疗病证。
《沈济苍医案》
今天我们来学学中医好书——《沈济苍医案》的用药经验。
《沈济苍医案》,是沈老弟子程磐基及沈乐平教授,随师中医内科门诊的医案原始真实记录。
所涉病证为中医内科常见病,主要有感冒、咳嗽、喘证、心悸、胸痹、眩晕、头痛、自汗、痹证、不寐、胃脘痛、泄泻、胁痛、虚证、淋证、血证等,反映了沈老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对中医临床有参考价值。在这里我主要提取了沈老对咳嗽、气喘及汗证的一些治疗思路。另外还有一书值得推荐,《沈济苍讲伤寒(近现代名中医未刊著作精品集)》是沈济苍先生通讲中医经典善作《伤寒论》心血之作(年前完成手稿),由其门人程磐基及其子沈乐平整理而成,在业界影响力较大,想要了解更多,可以自行学习。如下图。《沈济苍医案》
01
沈老治疗感冒不拘泥于学派之争,采用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方法。太阳中风者用桂枝汤,太阳伤寒者用麻黄汤。治疗咳嗽宣肺化痰常用麻黄、杏仁、桔梗,润肺多用百部、枇杷叶,止咳化痰用紫菀、款冬花,并常用鼠曲草、蔊菜止咳化痰,野荞麦根清热解毒。鼠曲草在临床并不被医师常用,属于沈老的个人经验用药。鼠曲草属于岭南中药,又名鼠麴草,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为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之寻常用药,内服还有降血压疗效。另外,蔊菜也属于经验性地方性用药,不少岭南地区也作为野菜食用,为十字花科蔊菜属植物蔊菜或江剪刀草,以全草入药。蔊菜苦降寒清入肝,又解毒消肿,故有清热解毒之效,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效果甚佳。有研究表明,蔊菜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能健胃理气,常用于腹内积滞、大便不畅、食欲不振等病症的辅助食疗。
02
沈老治疗喘证常用经方+经验药。
喘证虽然临床上虚实夹杂,但总归要补气、补肾,张景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需注重肺肾之间的关系。
沈老治疗喘证常用三拗汤、三子养亲汤、定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气虚者加生黄芪、白术,肾亏虚者常用补骨脂、淫羊藿,巴戟肉、坎炁、金匮肾气丸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坎炁”。
沈老及以前老一辈的中医大家,都喜爱用“血肉有情之品”,即一些动物性用药,比如沈老治疗喘证喜爱用的“坎炁”,也就是新生儿脐带入药的别称,类似作用的还有中药紫河车,即人胎盘。
“血肉有情之品”的说法最开始于孙思邈的《千金翼方》,记载着血肉有情之品作为补益类中药的临床功效,明代《韩氏医通》:“血气有情,非金木类,非金石草木例也”。
在中医历史上,较为常用且较为被人熟知的“血肉有情之品”还有阿胶、鸡子黄、鹿角胶、牛鞭、鳖甲、猪肤等,此类大多是补益作用,古中医认为,血肉有情之药对于久病、大病、身体羸弱之人,有一般草药所不能及的功效。
但是近代以来,由于各种检测手段的普及,各种理论正在严重冲击中药“血肉有情之品”的说法,临床上此类中药疗效确实是有的,但是这其中百般道理,一时之间,各有说法。
03
沈老治疗汗证(白天出汗多,自汗;夜间不自主出汗,盗汗)也深有体会及经验。
表虚自汗不止,可以用桂枝汤与玉屏分散加减,两者相辅相成,治疗气虚自汗屡屡获效。
另外,《本草纲目》认为淮小麦能够“止虚汗”,可加上淮小麦、糯稻根等止汗药对症处理。
淮小麦能够止汗,很多人应该不甚清楚或者一知半解。
淮小麦是禾本科植物小麦的成熟种子,也是这种植物的果实,因为它主要出产了江淮地区,而被人们称为淮小麦,它是能供人类食用的粮食,也是能入药的中药材。
另外,大部分医家认为,淮小麦与浮小麦功效不同。
淮小麦是主产于江淮地区的小麦,浮小麦主要是产于北方的小麦没有完全成熟的小麦,是中空的。
如果说淮小麦主要入里,益气养心,除烦止渴里热,脏躁、心烦不安、消渴之证用之较多;那么浮小麦主要走表,除浮热止汗力比较强,对于虚汗不尽者较多用。
但是现代大部分医家分不清楚,总的来说,小麦止汗效果都不错,所以也经常混用。
蔊菜、小麦、鸡子黄等都是可以家用的“菜肉”,只要用的恰当,也完全能够用来治病,这或许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也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沈济苍医案》
...
总的来说,《沈济苍医案》本书排版整齐,以疾病为类目分类归沈老的临床医案,详细记录患者的体征、辩证、用药经验及转归等,一目了然,对于初学中医者,或者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而言,这本书朗朗上口,大道寓简,十分适合阅读提升临床用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