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变异并同侧Wallenberg综合征2例报告
椎动脉变异并同侧Wallenberg综合征2例报告
椎动脉变异并同侧Wallenberg综合征2例报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9年第2期第16卷 短篇与个案报告
作者:魏青 周宗仁
单位:653100 云南省玉溪地区医院神经内科
例1,男,40岁。4天前突然眩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感右手持物不稳、扣纽扣困难,逐渐加重入院。否认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6/9.3kPa,神志清,言利,双眼底动脉硬化Ⅰ级,双侧瞳孔不等大,双眼向左、上视时出现复视,双眼水平性震颤,右侧霍纳氏征(+),右侧面部痛觉消失,右侧软腭上抬不能,右侧咽反射减弱,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右侧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不稳准,步态不稳,昂白征(+),左侧偏身痛温觉减退,病理征(-)。实验室检查:血甘油三脂增高。头颅MRI:(1)右侧延髓背外侧梗塞;(2)右侧椎动脉增宽、迂曲。临床诊断:(1)右侧Wallenberg综合征;(2)右侧椎动脉畸形。入院后给灯盏花素针、脑组织液治疗4周后症状改善。复查MRI:(1)右侧延髓背外侧陈旧性梗塞;(2)右侧椎动脉增宽、迂曲。查体:右侧霍纳氏征(-),偏身感觉恢复,步态正常出院。
例2,男,57岁。3周前因劳累后出现头晕、视物旋转、双眼畏光、伴恶心呕吐,经门诊治疗2周症状无改善收住院。“高血压”史3年。查体:血压20/12kPa,神志清,言利,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霍纳氏征(+),右侧面部痛觉减退,右侧软腭上抬差,右侧咽反射消失,右侧肌张力低,双侧指鼻正常,双侧跟膝胫试验(+),步态不稳,向右侧倾倒,昂白征(+),左侧偏身痛温觉消失,病理征(-)。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糖正常,血甘油三脂增高。头颅MRI:(1)右侧延髓背外侧及右小脑下半球梗塞;(2)右侧椎动脉增宽、迂曲、压迫延髓。临床诊断:(1)右侧Wallenberg综合征;(2)右侧椎动脉畸形、压迫延髓;(3)原发性高血压(Ⅲ期)。给脉络灵、脑活素等治疗6周后症状改善。复查MRI:(1)右侧延髓背外侧陈旧性梗塞,右侧小脑下半球梗塞灶消失;(2)右侧椎动脉增宽、迂曲、压迫延髓。查体:右侧霍纳氏征及昂白征(-),偏身感觉恢复,步态平稳出院。
讨 论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延髓后、上、外侧病变的综合表现,是由于供应延髓背外侧及小脑下半球的动脉即小脑后下动脉及椎动脉阻塞所致,原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栓形成。本2例均由MRI证实为椎动脉变异,表现为椎动脉增粗(直径约0.5cm~0.7cm,正常0.3cm)、延长、迂曲、动脉内血流异常、压迫同侧延髓(压迹深约0.3cm~0.5cm)。考虑其形成原因是否为:(1)先天性畸形?(2)动脉粥样硬化?(3)高血压?此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脂血症、脑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病,推测血管畸形是否为脑动脉管壁先天性薄弱以及后天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和高血压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椎动脉管腔膨大、增宽、扭曲、血管内壁凸凹不平,导致血流方向及速度异常,血小板聚集形成微小栓子,当栓子进一步增大或脱落时,引起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阻塞,从而导致Wallenberg综合征。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