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梅花景最佳--蒲剧演员景雪变和她的剧团艺校
新华太原12月9日电( 李建平)露天舞台的大幕拉开,一幅*河岸边*土高坡北国山村场景徐徐展现。初冬时节,北风呼啸,早已冻得手脚冰冷,台下的村民却忘记了寒冷,跟随着剧情,唏嘘抹泪、哈哈大笑,激动起来就直接奔上台给演员披红挂彩。
这是“文华”与“梅花”双奖获得者景雪变和她的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日前在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车盘村演出《山村母亲》时的情形。
蒲剧,这一诞生于河东大地的古老剧种,在晋豫陕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在晋南农村,看戏是最热烈的文艺活动,不仅本村的男女老少广泛参与,还要接闺女,请亲朋,招待四邻八村的客人来看戏。
这就决定了景雪变和她的剧团一年至少有八个月辗转在山西、河南、陕西的乡间小路、山里沟壑里。
剧团2002年创立,启动资金少,硬件条件差,演戏就是生命,是养命钱。剧团最多的时候一天赶四场戏,演员来不及卸妆就跳上道具车,车上随便垫点肚子,赶往下一个演出地。粉墨登场、光鲜亮丽的背后是迎难而上的付出。
没有场地,剧团在租来的农家小院里办公、排练、住宿,一住就是七年。然而,这七年,捷报飞传。谁能想到中国戏剧梅花奖优秀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奖《山村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农家小院里创排诞生。2007年,在苏州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山村母亲》演出结束掌声雷动,谢幕四次。
令人欣喜的是,在景雪变的积极奔走下,新的演艺大楼“蒲景苑”已经开工,明年10月就可以入驻演出办公。
在已经建设得颇有眉目的演艺大楼,景雪变向介绍:“这里的舞台要建成综合性的演出场地,配有旋转升降台,新颖大气,要保证至少二十年不能落伍。二楼是看戏的包厢,适合家庭聚会、欢迎贵宾。”
“我们这里有鹳雀楼、普救寺、*河大铁牛,旅游团很多。剧场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让游客白天看景,晚上看戏,充分了解我们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景雪变对未来的文化产业之路有着清晰的规划。
在农村,唱戏不仅是娱乐,也是一种社会教育,老百姓叫“高台劝化”。戏里感人的故事,人物优秀的品德,都起着润物无声的感化效果。景雪变对服务乡亲也做好了准备,“我们要准备齐全胡锣鼓弦和花棍,免费让周边戏迷票友来我们这里演练。”
十一岁登台,已经从艺四十年的景雪变,不仅自己获得了戏曲最高奖,还积极培养戏曲人才。她担任副校长的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已经培养了28朵“小梅花”。作为国家少年儿童戏曲最高荣誉,2005年以来,艺校年年折桂,届届不空,蒲剧已经成为全国除京剧外“小梅花”奖最多的剧种。
“景雪变是蒲剧的‘女儿’,她痴迷于蒲剧事业,热爱戏迷百姓。景雪变是蒲剧的‘母亲’,在她蒲剧生涯中,塑造出了柔弱隐忍却坚强伟大的山村母亲形象,也培养了一批批青少年戏曲人才,为蒲剧这一有着深远影响的古老剧种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季国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