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8月7日立秋,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夏天即将过去,迎来收获满满的秋天。但是“立秋”后一段时间大部分地区仍可能处在炎炎夏日当中。那么立秋时节,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养生?在疫情防控时期,又有哪些注意要点呢?记者采访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樊艺。
樊艺介绍,秋以燥气为主,易出现口舌、鼻腔干燥,秋应于肺,肺喜润而恶燥,易被燥邪所伤,易出现咽干咽痛、干咳无痰,甚至咳吐粘痰带血等,因此在秋季燥气当令之时,宜滋阴润燥,以防燥邪伤肺。既往有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此外,秋季也是肝胆系统疾病疾病的高发季节。
立秋之后,还应注意情志的调节。秋内应于肺,肺主忧,秋季萧瑟的气候特点易使人感到忧伤。樊艺表示,在秋季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宜早睡早起,参加户外活动,舒展筋骨,登高赏景,令人心旷神怡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的宁静;另一方面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乐观开朗、淡泊、宁静,尤其当下的南京,正处于疫情期间,让自己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显得尤为重要,忌让“秋愁”上心头。
无论在什么样的节气,日常饮食调节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樊艺介绍,著名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明确指出:秋三月无令极饱,令人壅。秋季天气转凉,食欲大增,但经过夏季湿热天气,导致脾胃内湿之象明显,如强食、饱食会使已经虚弱的脾胃更加受损,需防止过饱壅塞气机,影响肺的肃降功能。“秋气燥宜食麻以润之”。芝麻、麻仁有滋阴润燥的作用,粥也是很好的养阴益胃之品。多吃糯米、小米、南瓜、薏米、柑橘等健脾得湿、益胃养阴的食物。此外,秋季,水汽含量极少,常常会诱发口唇干裂,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防止人体维生素B2、维生素A摄入量不足。
自年初,我们认识了一种新型病毒——新冠病毒,樊艺介绍,病毒性传染病依然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病毒基因在自然选择和人群免疫等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发生变异,加之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块等因素交互作用。病毒的流行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更加猖獗,如HIV,流感,甲、乙、丙肝,多种肠道病毒病的流行十分严重。有研究表明,病毒与恶性肿瘤、多种慢性疾病相关。《黄帝内经》中就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论述,“正气存在,邪不可干”,就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因此,当我们面对疫情时,首先要做好自我防护,此外就是要提高自身免疫力。
她建议:疫情期间,要避免进入人群密集公共场所;勤洗手,尤其是公共场所返回、饭前便后、咳嗽手捂之后,用肥皂或洗手液,保持手部清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居室经常打扫卫生,开窗通风;最后,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分休息。
推荐两个小方子
麦冬,中医认为麦冬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作用。而现代西医药理学研究认为麦冬具有强心、利尿及提高耐缺氧能力的作用。临床上常将麦冬用于治疗肺胃阴亏之证,如干咳、消渴、吐血、咽干口燥、烦热、便秘等症状。
立秋以后,燥有温燥和凉燥之分,初秋多为温燥,原料:麦冬、银花、桔梗、生甘草。代茶饮可防秋温燥,具有缓解咽喉疼痛及咽燥口渴的作用;晚秋多为凉燥:原料:麦冬、桔梗,加姜糖苏叶代茶热饮,可预防凉燥。
樊艺表示,麦冬的常用剂量为9—15克,使用方法可以是冲、泡、蒸、炖、煮、熬。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辨证属于风寒咳嗽、痰湿胀满、虚寒泄泻的人群,暂时忌用麦冬。
来源: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孙苏静摄像:华苏杰
编辑: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