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最新版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在这里
TUhjnbcbe - 2024/7/8 23:44:00
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http://hunan.ifeng.com/a/20180327/6461888_0.shtml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参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思想和辨证论治优势,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促康,深度介入新冠肺炎预防、救治、康复全过程,突出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中的特色优势作用。现从预防、治疗和恢复等几方面制定本方案。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体毒株变异速度快的特点分析,目前,变异病毒趋势呈现高致病性和高传染性,具有潜伏期短、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核酸阴转时间长等特点。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新冠病毒呈现的致病特征为湿毒疫邪,传变更为迅速,湿邪缠绵不易转阴,易入血瘀络,省内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在病机上仍为疫毒兼夹湿邪,化燥伤津者少见。

预防

预防原则:推行“疫苗+中医预防”策略,应继续推进疫苗注射,严格落实现有防控措施,并通过以下中医药预防措施增强体质,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综合预防及疫情控制效果。

食疗方

1.普通人群

薏仁30克、银耳50克、百合60克、净山药50克、排骨克、荷叶20克、莲子10粒,将以上食材洗净,加入适量水,慢煲三小时,带汤食用。

2.体虚易感人群

薏仁30克、胡萝卜克、鲜百合克、生黄芪30克、草果10克、白豆蔻10克、橘皮30克、大枣4枚、生姜3片。以上份量适合4人食用,可凭个人喜好加入瘦肉适量,慢煲3小时后食用。

口服汤药

推荐岐黄避瘟方,人群普遍适用。

处方:生黄芪15克、防风9克、麸炒白术15克、连翘9克、贯众6克、芦根9克、沙参15克、生姜3克。

处方功效:益气固表,润燥解毒。

煎服方法:水煎分服,一日两次,每次毫升。

不方便接受汤药的人群,推荐院内制剂:岐黄避瘟颗粒剂、扶正避瘟丸、扶正屏风颗粒剂。

推荐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催汤颗粒(藏药)。

外用方

1.避瘟香囊

基本方:藿香15克、佩兰15克、冰片6克、白芷20克、艾叶10克。上述药物制粗散,装致密小囊,随身佩戴,个人可自制。药囊半月一换。

2.避瘟丹

基本方:苍术5克,生甘草5克,细辛5克,乳香5克,艾叶15克,大枣25克。上述药物制粗粉,搓捏成圆锥形,置耐热器皿中点燃,个人可根据基本方制作,每日两次。

医学观察期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密接者,在医学观察期内,推行“关口前移,截断扭转,防治在早期,治愈在初期”的临床治疗思路。

推荐处方(宣肺化浊方):蜜麻黄6克、连翘15克、前胡9克、法半夏12克、麸炒苍术12克、广藿香6克、羌活9克、酒大黄6克、陈皮6克、黄芩6克。

服法:水煎分服,一日两次,每次毫升,连服3天。

不方便接受汤药的人群,推荐院内制剂:宣肺化浊颗粒。

临床治疗期

无症状感染者因增幅过快,成为本次疫情难点,应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治疗。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可根据患者病情及不同体质,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辨证论治拟定治疗计划,可参照下列推荐方案进行治疗。

(一)无症状感染者(正虚受邪)

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原学检测呈阳性,但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以舌、脉等为诊断依据进行辨证分型,此类患者为正虚受邪,总体以湿毒困阻为主,治疗以扶正祛邪,宣透湿邪。

推荐处方(扶正祛邪方):生黄芪15克、防风12克、炒白术15克、藿香10克、蜜麻黄3克、荷叶6克、皂刺6克、生姜6克、生甘草6克。

服法:水煎分服,一日两次,每次毫升,连服3天。

不方便接受汤药的人群,推荐院内制剂:宣肺化浊颗粒。

(二)轻型

1.湿浊阻肺

临床表现:无发热或低热,微恶寒,乏力,咳嗽,少痰,纳呆,便溏或大便粘腻,舌质淡齿痕或淡红,苔白腻或腐腻,脉濡或滑。

治法:宣肺透邪,清热化浊。

推荐处方(宣肺化浊方):蜜麻黄6克、连翘15克、前胡9克、法半夏12克、苍术12克、广藿香6克、羌活9克、酒大黄6克、陈皮6克、黄芩6克。

服法:水煎分服,一日两次,每次毫升,连服7天。

不方便接受汤药的人群,推荐院内制剂:宣肺化浊颗粒。

症状见湿重于热者,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丸(液)。

见咳嗽明显者,推荐中成药:宣肺止嗽合剂。

2.湿热壅肺

临床表现:低热或身热不扬,微恶寒,干咳痰少,口干,咽痛,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纳呆,便溏或者大便粘滞,舌淡红,苔白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

治法:宣肺祛湿,清热通络。

推荐处方(宣肺清热方):麻黄6克、杏仁6克、生苡仁15克、荷叶6克、连翘15克、赤芍12克、酒大黄6克、荆芥12克、生姜6克、甘草6克。

服法:水煎分服,一日两次,每次毫升,连服7天。

不方便接受汤药的人群,推荐院内制剂:金菊板蓝根颗粒。

推荐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

(三)普通型

1.湿毒郁肺

临床表现:无发热或低热,微恶寒,乏力,周身酸痛,咳嗽,咯痰,胸闷憋气,纳呆,恶心,便溏或大便粘腻,舌质淡齿痕或淡红,苔白腻或腐腻,脉濡或滑。

治法:宣肺透邪,清热化浊。

推荐处方(宣肺化浊方加味):蜜麻黄6克、连翘15克、法半夏12克、苍术12克、广藿香6克、羌活9克、酒大黄6克、陈皮6克、黄芩6克、杏仁6克、石苇12克。

服法:水煎分服,一日两次,每次毫升,连服7天。

不方便接受汤药的人群,推荐院内制剂:宣肺化浊颗粒。

2.热毒壅肺

临床表现:发热或身热不扬,口渴不欲饮,乏力,咳嗽,痰少,咽痛,口干,伴胸闷,纳呆,无汗或汗出不畅,便溏或者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

治法:宣肺透邪,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宣肺败毒方):蜜麻黄6克、连翘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法半夏9克、苍术12克、广藿香6克、酒大黄6克、陈皮6克、杏仁6克、薄荷9克(后下)、桔梗6克、芦根15克、赤芍12克、甘草3克。

服法:水煎分服,一日两次,每次毫升,连服7天。

(四)重型(温毒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痰黄粘稠不易咳,或黄痰,胸闷气短喘促,腹胀便秘,四肢欠温,微汗,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肺通络,泻火解毒。

推荐处方(清肺通络方):蜜麻黄9克、杏仁9克、生石膏20克(先煎)、胆南星6克、葶苈子15克、桃仁9克、赤芍15克、射干9克、生薏苡仁15克、水蛭3克。

服法:水煎分服,一日两次,每次毫升,连服7天。

(五)危重型(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生晒参15克、黑顺片10克(先煎)、山茱萸15克,浓煎毫升,顿服,或静滴参附注射液。神昏明显者可一并送服安宫牛黄丸。

恢复期

临床表现:气短,乏力,轻咳;心虚胆怯,夜寐欠安,纳呆腹胀,便溏不爽;易出汗,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治法:运脾益肺,培元固本。

推荐处方(益肺健脾方):炙黄芪15克、党参6克、陈皮9克、当归9克、柴胡6克、桔梗6克、麸炒白术15克、赤芍9克、玉竹15克、丹参15克、生麦芽15克、炙甘草6克。

服法:水煎分服,一日两次,每次毫升。

推荐院内制剂:培土益肺颗粒、益肺健脾颗粒。

推荐中成药:贞芪扶正颗粒、仁青芒觉颗粒(藏药)。

其他中医疗法

在疾病预防、治疗或恢复期,可积极推广穴位按摩、耳穴压豆、小儿捏脊、中药浴足、中医导引术等非药物中医治疗手段,达到扶持正气,疏通经络,调和脏腑的作用,有助于恢复体能、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按摩推荐穴位:合谷穴、迎香穴、风池穴、足三里。按压时缓缓用力,以有酸胀感为度,按压10秒左右后,缓缓上抬,再往下按,反复操作,每日按8次至10次。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主穴:大肠、三焦、脾、腹、皮质下。取穴宜根据主要病症取其反应明显的穴位,要少而精,每次以贴压5个到7个穴位为宜,每日按压3次至5次,隔3天更换1次。

小儿捏脊:针对小儿患者,可配合捏脊疗法。捏脊的穴位为夹脊穴,位于腰背部,在挟提到与病情相关的背俞穴上时,可加重挟提力量,并用力向上提捏一次。

中药浴足:杜仲30克、川断30克、当归60克、炙黄芪30克、藿香15克、木瓜20克、艾叶15克,生姜15克。用法:加水0毫升,水煎45分钟,滤取药汁足浴。每天1次,每次15分钟至30分钟,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度。

中医导引术:八段锦、太极等导引术是中国传统的运动疗法,主要目的是改善心肺功能。(来源:人民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版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