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医院叶永浓
“甘草”因为它的药性平和、功效独特,在中医中应用十分广泛,今天我们带你一起了解这味“国老”。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甘草“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明朝张景岳《本草正》言:“甘草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升,下药得之缓其速。祛邪热,坚筋骨,健脾胃,长肌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古代医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说∶“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生于南朝梁时期的医家甄权曰:“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称”。
甘草原植物
甘草原植物(整株)
甘草原植物(花、叶)
甘草植物的部分根
《中国植物志》记载:甘草多年生草本,常生于干旱沙地、河岸砂质地、山坡草地及盐渍化土壤中,产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及山东,蒙古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茎直立,高约30-厘米;叶长5-20厘米,叶柄有短柔毛;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甘草中药饮片
甘草中药饮片
中医药里使用的“甘草”饮片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或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呈类圆形或椭圆形,有时也会切成斜片,气微,味甜而特殊。
甘草别名
甘草也叫甜草、甜根子(《中国植物志》),在古代医书《名医别录》里又叫蜜甘、蜜草、美草、国老。谓之甜、蜜草,是因为它的根咀嚼起来有甘甜的味道;何谓美草?《说文解字》里这样描写“甘”字:甘,美也......可见,美草的称谓是根据字义的互换而来的。
甘草饮片的功效
中医认为,甘草药性平和,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现代研究表明,甘草的化学活性成分主要是草三萜皂苷类(如甘草酸)、黄酮类(如甘草素)等,甘草及其提取物主要起到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降糖、降胆固醇等作用。
甘草的配伍《药性赋白话解》
1、配人参
补气生津,健脾养心,治脾气虚弱的食少、乏力、便溏。
2、配银花
清热解毒,治热毒疮疡。
3、配桔梗
利咽消肿,治喉咙肿痛。
4、配麻黄、杏仁
宣肺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
5、配麻黄、石膏
清肺止咳,治肺热咳嗽。
6、配干姜、细辛
温肺止咳,治寒痰咳喘。
7、配芍药
缓急止痛,治腕腹及四肢挛急作痛。
甘草的调和作用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曰:“甘草气薄味浓,可升可降,其性能缓能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元朝名医王好古《汤液本草》曰:“盖甘味主中,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外可内,有和有缓,有补有泄,居中之道尽矣”。可见,甘草在与不同的药物配伍中有着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调和诸药的作用,故甘草又被称之国老。
甘草使用注意
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灸用;久服大剂量生甘草可引起浮肿;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另外,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言:甘草灸用则补力较大,湿盛胀满者不宜用灸甘草;若轧末生服,能通利二便,消除胀满。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医院李巧容、医院主任药师胡松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