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花事,中国人的审美之道中国国家地理
TUhjnbcbe - 2024/6/23 17:41:00

思量花材、选择花器、布置花供

插花无疑是一门手艺活

春节插花更是具有节日氛围

什么?不会插花?没关系!

我们早已准备了一份“插花攻略”

跟古人一起看看

那些年,他们是如何布置花供的

春节为何要布置“花供”

“花供”即“摆花”,“供”有祭祀用品的含义。春节有着祭祀的习俗,但鲜花成为一种重要的祭品,进入人们的春节生活,其实是受到文人君子所喜爱的“清供”的影响。

图上展现了春节时供花果的场景:儿童们在供桌前燃放爆竹,而供桌上摆放了一瓶梅花、一盘供果,与神共享。

摄影/逆光

君子之道是清供

春节,乃一年之始,又称“岁朝”。明清时,文人流行陈设具有风雅意味的清供。清供并非美食,而是鲜花、瓜果,甚至奇石、文玩一类陈设供物。

根据摆设清供的原因,分为岁时节日的“有名之供”和平时赏玩的“无名之供”。为庆祝新春佳节陈设清供,称为岁朝清供。

清嵌珐琅岁朝图挂屏上绘制的“十全”清供。

“十全”即梅、松、柏、兰、山茶、水仙

灵芝、天竹、柿子和如意。

摄影/张新

不时之花

大部分花卉都有自己特定的花期,“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是四季最有代表性的四种花。可古人对反季节赏花也是情有独钟,还发明了许多反季节催花术。

古人发现,即便是寒冬腊月,有一些特殊的地域温暖如春,甚至连这一带的泉水都是温热的。于是便用温泉水灌溉花朵,利用地热养花。

清代画家赵之谦绘《岁朝清供图》。

方形花盆中盛开着数枝牡丹,佐以小草湖石点缀,近景地面上平放如意与柿子,寓意“富贵千春,百事如意”。

牡丹在5月开花,清代的花匠已经能用妙手催花术,让牡丹在冬季开放,出现在富贵人家的供案上。

供图/FOTOE

第二个办法是盖大棚,也称为堂花术。在相对温暖的室内,花花草草们更容易开花绽放。

图为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绘制的画屏(局部),荟萃了四季花朵。古人发明出了“堂花”术,让人们在数九寒天也能观赏到春色。

摄影/Panda

明清时期北京温室养花,主要采用地窖保温和坑洞加温的方法,来保障花卉的生长环境。

图为圆明园内的“花洞”景象

花洞中仙人掌与水仙花汇聚一堂。

春节为何要布置“花供”

想要学会插花

首先得知道如何“品花”

才能挑选出合适的花卉

异乡来客——水仙

作为异乡来客,水仙却得到了中国文人的喜爱,多半是因为它的清高之态。水仙生于清水之中,花色白而香气浓,足以和莲花相提并论。

在南宋理学家朱熹眼中,水仙“弱植愧兰荪,高操催冰霜”,节操不输于君子之花兰花,水中神女更要自愧不如——“湘君谢遗褋,汉水羞捐珰”。

朱熹开创的朱子之学,数百年间被视为学术正统。水仙花经他认定,成为了花卉圈的“道德楷模”。

水仙花

摄影/动脉影

梅花偏要老的好

到了宋代,一股前所未有的梅花风潮,席卷而来,而人们偏偏喜欢“老梅”。对此,范成大在《梅谱》中总结得最为精辟:“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

这种老枝怪奇的审美,是此时兴起的新风尚。梅树越老,盘曲得越厉害。于是,这种与岁月相抗、与霜雪相斗的姿态,焕发出一种苍劲刚毅的美感。

日本江户时期的狩野山雪所作《老梅图》

这种“老态”,历来为中国文人所欣赏,

甚以“龙”来形容,并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梅文化。

供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橘与桔——最吉利的误会

因为“橘”与“吉”谐音,因而“橘”被认为是新年吉祥的象征,这也不得不牵连出一个趣谈——“橘子”和“桔子”。

在今人的文化常识里,似乎“橘子”和“桔子”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但事实上,“橘”指芸香科柑橘属类的植物,“桔”则是草本植物桔梗,读作jié,与“橘”毫无瓜葛。

直到光绪三十四年(年)始编的《辞源》中,“桔”开始有了“橘之俗字”的注解。所谓俗字,是指通俗流行但字形不合规范的汉字。

故而,冬日里那一盆青黄斑斓、甘之于口的水果,实则只有一个正确的写法:橘。

斯为陋室,陈设极简。木几上的三枚丹橘,两只佛手,一剪梅花,却令陋室格外高亮起来。

供图/文人空间

如何挑选“花器”

欲善花事,必利花器,挑选出合适的花卉后,自然应该有相宜的花器。

砖器与菖蒲小景

供图/文人空间

插花工艺是一种“造景艺术”。中国人千百年来对这项工艺有个约定俗成的称法,它并非我们口中惯说的“插花”,而是叫做“瓶花”。“瓶”,便是承载艺术理念之器。

唐昭陵长乐公主墓壁画中的仕女形象,一人手捧长颈瓶,瓶内插有莲花与莲蓬,可能是用瓶花清赏的早期实例。

摄影/李建

花艺大师袁宏道则认为:养花用瓶须精良,花器首选色泽青翠入骨的旧藏青铜觚,其次是“细媚滋润”的官窑、哥窑、象窑、定窑瓷。

“花栖之金屋”“花神之精舍”,便是他对插花之“瓶”的雅称。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腊月赏雪”的局部场景,案头上的青铜器样式的双子瓶格外别致。

摄影/逆光

瓶花还有个名字叫做“清供”,即它是一件清雅的供品。每年正月初一,文人们要开笔,这种“岁朝清供”,便被落在画中保留下来。

图上应用了一件唐代越窑残件,作为承载花枝的花器。残器之美不亚于整器之丽,且增添了一抹禅意。

供图/文人空间

正月初一,岁朝之际,以合宜的花器,插上生动的花草植物,这是古人所讲究的清供“吉祥”。

我们不妨借助古老的传统观念,DIY一件合心意的瓶花,让开年更添吉利、祥瑞的古意,也让我们的身旁多一份值得品味的意趣。

宋代人去哪里“摆摊”?

清末也有科幻小说?

《山海经》里有魔幻飞车?

“神预言”真的存在吗?

苏轼的“最用意”之作是什么?

1
查看完整版本: 花事,中国人的审美之道中国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