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场内清算是趋势 清算成本高问题待解决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让监管层看到了场外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背后隐藏的风险。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监管机构相继出台法规,加大场外市场(OTC)交易监管,要求进行场内集中清算,清算所业务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就海外市场清算业务的发展情况、国内OTC业务发展前景等问题,证券时报日前采访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 Group)全球技术与风险运营总裁金泰勒。她认为,欧美有关OTC交易场内清算的监管要求会长期存在,当前法规中清算成本过高的问题有待解决,中国OTC业务未来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监管法规方面近几年有很多变化,美国、欧盟、亚太地区法规都有变化,这为行业带来一些问题。金泰勒表示。她介绍说,欧洲此前发布了清算所等效性条款。合格清算所简称QCCP,如果达不到要求,对其市场参与者资金要求就要提高20倍,法规生效时间为今年12月15日。银行等机构对此非常敏感,因为这关系到杠杆率、准备金及风险敞口控制问题。
此外,现行法规还存在清算价格过高的问题。打个比方,如果OTC交易成本是10美元,场内清算成本就是30美元。现行法规和全球*策目标存在矛盾:一方面监管机构在强调推出中央对手清算交易,加大透明度;另一方面又存在交易成本高的问题。这样,OTC市场交易人数会减少,或者用户可能会设计出结构更复杂的产品。这都不是法规制定者希望看到的,未来法律法规上应该会出现变化。她说。
OTC业务要有更加严格、透明和规范的清算。在金泰勒看来,新的监管要求有利有弊。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从官方角度肯定了清算所的重要性,资金能得到更安全的保障,这在金融危机中已经得到验证;但从消极方面来说,监管机构要求所有清算所采取统一做法,订出更多条框规则,这也可能带来一种模式风险。
OTC清算业务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以CME为例,据介绍,该所OTC清算已扩大至利率掉期、信贷违约掉期等品种。其中,利率掉期保证金存款约为150亿美元、信贷违约掉期约为50亿美元。除着力扩大市场规模外,CME还推出了跨产品头寸组合保证金冲销等旨在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的新措施。
金泰勒最后还谈到了自己对中国OTC业务的看法。她认为中国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她认为,包括中国外汇OTC、人民币掉期等业务都存在很多机会,离岸人民币清算未来会有比较好的发展空间,上海清算所也推出了大宗商品掉期产品。金融创新仍有发展空间,机构很多创新都是从OTC开始做,标准化、规范化后再做成场内产品,但法律法规要求过高可能会导致机构投入创新研发经费不足。
另据了解,CME与国内市场已有不少合作。除了与上海清算所有合作框架协议外,和国内所有期货交易所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机构方面,与中国银行已有多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