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因地制宜,通过专业种植、间作套种的方式大力发展连翘种植业,目前人工种植连翘60万亩,带动贫困户参与种植,拓宽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图为在卢氏县范里镇柏坡村连翘种植基地,当地村民采摘连翘叶。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河南省政府近日举行常务会,专题研究中医药传承创新问题,审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
河南中医药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人工种植药材已有多年历史。河南的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一带,是天然的“中华药库”,药典上记载的多种中药材,在这里都可觅得踪迹。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方城裕丹参、卢氏连翘、嵩县柴胡、四大怀药……各具特色的道地中药材,不仅在保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还成为河南富民强县的一剂“良药”。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总有效率超过90%,再次让世人对中医药刮目相看!3月25日,河南省政府举行常务会,专题研究中医药传承创新问题,审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
走中药扶贫道路,发展“林+药”特色产业
河南是中医药大省和全国优质药材产地,“药材好,药才好”的口号广为流传。“豫地无闲草”,河南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是“北药”的南界,“南药”的北界。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河南道地药材的优异品质,形成了河南中药材的核心优势。河南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等因素,将全省优质特色道地药材生产划分为怀药产区、太行山产区、伏牛山产区、大别山产区和黄淮海平原产区5大区域,涵盖全省42个中药材生产大县。
当前,河南省中药材的产量、种植面积均居全国前三位。最近3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从万亩持续攀升到万亩。伏牛山道地药材产区的丹参、柴胡、密银花、黄精、山茱萸、茯苓、天麻、南阳艾、禹南星、禹栀子、禹白附、葛根、石斛、牛至等,怀药道地产区主要品种有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等,大别山道地药材产区的桔梗、玉竹、茅苍术、白术等,太行山道地药材产区的天花粉、山楂、党参等,黄淮海道地药材产区的金银花、白术、首乌、四叶参等道地药材品质,在行业认可度最高。
著名中药材种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高致明说,河南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在于这片土地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广泛,自然禀赋独特,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等,而且在当前的脱贫攻坚战中,它还有一个独特优势,不与粮食作物争地,绝大多数中药材具有抗逆性强、耐瘠薄土壤且经济效益显著,多分布于丘陵、山区等贫困地区。发展中药材种植业,正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好抓手、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目前还呈现一个趋势,人才、资本、技术、信息正加快向中药材产业聚集。复转军人、返乡大学生、乡村成功人士等以及一部分药企,也都争相在河南道地产区布局中药材生产基地。
河南各级政府也积极扶持中医药种植业发展,并将中药材种植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出台各种相关扶持政策和措施,走中药扶贫道路。南召县位于伏牛山南麓,95%的面积为丘陵或山地。天然的土地“劣势”使该县一度成为“河南最穷三县”之一。近年来,南召县调整发展思路,积极发展“林+药”特色产业,拓宽中药材种植模式,林下套种连翘、白芨、丹参等中药材,不仅带动大批贫困农民摘掉了贫困帽子,还为去年末全县整体脱贫贡献了积极力量。
聚焦大健康,中医药产业链效应凸显
药材是根基,产业是关键。“大中医、大生态、大产业、大健康”的理念,正在为河南一大批中医药企业崛起插上腾飞的翅膀。
位于西峡县的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聚焦“大健康”,建立了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医疗、养生的完整中医药健康产业链,以山茱萸为代表的六味药材GAP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使20万名粮农“变身”药农。他们建立的中原地区最大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张仲景大药房”,在西峡县内设立了张仲景国医馆20家,遍及全县城乡,为老百姓提供“简、便、验、廉”的就医服务。
除了“制与售”,大健康更需要在“疗与养”上做文章。仲景宛西制药有限公司医院为代表的中医医疗体系,在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建成了11个“中医堂”和5个“中医馆”,形成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保健、养生“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年产值突破50亿元。
南召辛夷基地与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草药研究所等院校合作,对辛夷的规范化种植及辛夷油的提取等进行合作研究,辛夷油提取率达4.82%,精纯度达99%,产品远销东南亚。方城裕丹参基地强力培育以裕丹参开发服务中心、华丰药业有限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与上海紫兴药业集团、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签订了裕丹参生产供应基地和供货购销合同。
位于大别山区新县的羚锐集团在聚焦中药制剂、膏贴生产主业同时,涉足大健康、医疗器械、中药材种植养殖等,扩展了中医药面向市场的业务半径。“中药治未病的理念为大健康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科技创新,把传统中药变成现代中药,把中药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就成为企业做强‘大健康’的首要条件。”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国鑫说。
“除了药材优势外,河南在基于中医原理的健身上也有独特优势,”黄河文化研究学者李庚香说:“像焦作陈氏太极拳、郑州少林武术等,都非常有助于人们强身健体,应该好好传承发展。”
传承创新,由“做大”向“做强”迈进
年,对于河南的中医药产业来讲,既是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由“做大”向“做强”迈进的一年。
年发布的《河南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到年,河南中医药强省建设要初见成效;到年,要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
经过几年努力,河南中药材种植面积及产值稳居全国前列,人才、资本、技术、信息正加快向中药材产业聚集。河南省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疗、教育、科研、管理体系,不仅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医院”,而且在乡镇卫生院建起了个“中医馆”,今年还要再建个。南阳市还在全国设立了唯一的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中医药发展管理局。
3月25日,河南省省长尹弘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研究河南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问题,进一步强调了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总体要求。尹弘指出,河南有着很好的中医药发展基础,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中医药发展上做好创新文章,抓好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发挥“民间高手”作用,提升中药材质量,把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此举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高致明等专家纷纷建言献策,建议推进中药材特色小镇和中药材产业园、资源示范园建设,并聚焦河南特色药材促进产业链升级,深度发掘食药同源中药材功能价值。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明确表示,“向中医药强省迈进,河南下一步的重点是,在持续完善中药材品种保护、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建设体系基础上,围绕‘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培育品牌、打造产业、提升价值’,着力提升河南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水平、质量安全水平、产业化水平。”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