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是人们喜食的水果之一,又称快果、玉乳、密父,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载培种植的果实,可称为果中的佳品,有“百果之宗”、“果中王子”的美誉。
我国是梨的发源地之一,据《诗经》和《齐民要术》等古籍记载,我国梨的栽培历史在年以上。
古诗《梨都七景赋》记载
“螯头观海望梨乡,乌龙披雪欲飞翔。
瑶池烟霞迷玉帝,故*映雪蜂蝶忙。
武陵胜景引人醉,古渡晓月千帆扬。
碧清庄园朋满座,梨都处处飘馨香。”
这首诗赞美梨乡武陵(现常德市,古称武陵,别名柳城)处处飘着梨的馨香。
梨有多种吃法,可生食、榨汁饮用、蒸食、烤、煮水,或熬制梨膏等。吃梨也有讲究,清代著名医家罗国纲所著的《罗氏会约医镜》中就指出:梨“外可散风,内可涤烦。生用,清六腑之热,熟食,滋五脏之阴。”
它不仅是美食鲜果,还是治病的良药。宋朝诗人李复曾著有《梨》诗一首:
“柿垂*尚微,枣熟赤可剥。新梨接亦成,实大何磊落。
累累如碧罂,器宇极恢廊。悬枝细恐折,植竹仰撑托。
露下色渐变,逼霜味不酢。采摘置中筵,气压百果弱。
忆昔壮少时,酒酣病痟作。取食不论数,某寒胜发药。
今嗟老且病,滋味意凋索。对之未能忘,欲探引复却。
晴檐午景暄,尚或思咀嚼。齿朽啮亦难,把玩时自噱。”
说的是秋采摘累累的新梨,如肚大口小碧绿的罂瓶,“气压百果”,酒酣作病后取食,胜似药物。
关于用梨治病还有一段传说:
据传,从前有个老头,他的儿子得了痨病。医生判断,病人的肺快烂完了,所以不肯再为其治疗。病人没有办法,只好等死。
老头非常吝啬,平日不但在钱财方面抠得很紧,而且还经常差使儿子们干活。如今,虽说这个儿子病得要死了,老头还是不让他歇息。说:“有病也不能吃闲饭,你去看梨园吧!”无奈儿子只能听命去看梨园。
这年秋天,来了一场暴风雨,梨园里没熟的梨掉了满地。卖吧,没人要;丢了吧,太可惜。老头就把梨煮熟当饭吃。他算计,这样可省些粮食,把梨的损失补回来。他那痨病儿子一连好多天也只得顿顿吃梨。过了些日子,病人碰见了医生。医生一看病人的气色,大吃一惊,说:“来,让我看看你的脉。”医生切过脉,叫道:“哎呀,你的病怎么减轻啦?这些日子吃什么药来的?”“没吃药啊,就是天天拿梨当饭吃。”病人答道。“吃梨?”医生问明情况,想了想说:“也许这梨能治病。我看你就再吃些梨吧?”
第二天,医生从老头家买了许多梨,又把害痨病的人都找来,让他们回去煮梨吃。这样过了一个多月,病人的病情都有好转。医生怕鲜梨不好保存,就把它制成梨膏,让病人继续吃。半年过后,原来推手不治的病人全好了。从此,人们知道了梨的药用价值,对治疗痨病很有帮助。
梨性凉,味甘微酸,入肺、胃经,据测定,梨中含有苹果酸、柠檬酸、果糖、蔗糖、葡萄糖以及多种维生素等成分,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热病伤津、热咳烦渴、惊狂、噎嗝、便秘等症,并可帮助消化、解疮*、酒*等。《本草经疏》载:“梨,能润肺消痰,降火除热,主热嗽止渴,气喘热狂,胸中痞塞热结等。”《本草纲目》亦载:“《别录》著梨,止言其害,不著其功,陶隐居言梨不入药,盖古人论病多主风寒,用药皆用桂、附,故不知梨有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之功也。今人痰病火病,十居六七,梨之有益,盖不为少,但不宜过食尔。”梨能润肺止咳,但适宜于燥咳,且宜将梨煮着吃。因为梨属于凉性,若是由于内在阳气不足或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就不能吃梨,尤其是不能生吃梨。煮梨时要将梨皮和梨核一起浸煮。因为梨核味属酸,梨肉味属甘,酸甘化阴利于养阴润燥。梨皮在煮熟后味苦性寒,可起到清肺热、通大便的作用,即所谓“甘化阴,苦能清热。”把整个梨切开后一起煮有滋阴润肺清肺之功效;在煮梨时加入一些陈皮,或放入部分糠心白萝卜,与梨同煮,吃梨喝汤,能够起到润燥化痰、理气止咳的作用;对于干咳日久,或程度较重者,可加入乌梅、甘草各10克,与梨同煮,吃梨喝汤。乌梅味酸,甘草味甘,与梨同煮,养阴润肺止咳作用增强,乌梅还有敛肺止咳功效。此汤味道甘甜爽口,很适宜儿童食用。以此汤代茶饮,能养阴润燥,防治口、鼻、咽部及皮肤干燥。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梨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梨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梨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易被人体吸收,增进食欲,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梨性凉并能清热镇静,常食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改善头晕目眩等症状;食梨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从而防癌抗癌;梨中的果胶含量很高,有助于消化、通利大便。
下面推荐几款古方和常用验方:
五汁饮:梨、鲜荸荠、芦根、麦门冬、藕(或甘蔗)等适量,捣烂取汁。临时斟酌多少服,不喜凉者,煎热服。源于《温病条辨》。梨、荸荠、芦根等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共取汁饮用,其效尤佳。用于温热病口渴甚,或吐白沫粘滞者。
梨膏(或梨汁):梨克,切碎捣烂,绞取汁液(或煎取汁液),小火熬至浓稠,加入1倍蜂蜜,混匀并煎沸,待冷即成。每次服1~2匙,温开水冲服。若临时急用,可用梨绞取汁液服,或生嚼鲜果。源于《普济方》。将梨熬膏服,有良好的养阴生津、润燥止渴的作用。用于消渴喜饮。亦可用于阴虚火炽,津液亏耗,口渴心烦,咽痛喉干,失音,或肺燥咳嗽。
治噎六汁饮:梨汁、人乳(或牛乳)、蔗汁、芦根汁各等量,童便、竹沥减半。煎沸,待冷,时时饮用。源于《本草求原》。梨、乳、蔗、芦根等汁液均可养阴润燥,童便降火滋阴,竹沥清热化痰,共奏养阴润燥、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噎膈(或食管癌),津枯而热痰阻结,吞咽梗阻,饮食难下,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红少津。
丁香煨梨:梨1个(个大的),挖去核,放入丁香15粒,外用菜叶或湿草纸包裹,于火灰中煨熟食(将放入丁香的梨封固,蒸熟食亦可)。源于《圣济总录》。梨煨熟食能益胃养阴;丁香性温,有降逆和胃止呕作用,与梨同用,虽温而不燥热。用于胃气虚弱或胃寒所致的反胃呕吐食。
川贝蒸梨:梨1个(个大的),挖去核,川贝母3克(研末),冰糖适量,一并纳入梨中,封好,煮熟或蒸熟,分二次服食。川贝母为润肺化痰、止咳要药,梨、冰糖均能清热润肺化痰。用于肺部燥热,咳嗽痰*稠,咽喉干燥。但如是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就不宜服用。因为梨子和川贝都是寒凉之品,服后犹如雪上加霜,反而使肺的宣发力下降,导致寒邪内闭而无法发散出去,中医讲为“闭门留寇”,会使咳嗽加重而适得其反。所以,食用川贝蒸梨一定要辨明寒热,不可盲目食之。
川贝梨炖猪肺:雪梨2个,川贝母15克,猪肺40克。冰糖适量,将雪梨切成小块;猪肺洗净,挤去泡沫,切成小块;川贝母洗净,一并放人沙锅内,酌加适量冰糖和清水,选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煮3小时左右。吃雪梨、猪肺,喝汤。主治:肺阴亏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咯血,潮热颧红。
秋梨白藕汁:秋梨克,白藕克。将秋梨削皮、去核,白藕去节,分别切碎,一并用纱布绞汁。顿服,适用于痰热蕴肺、咳嗽、咯痰*稠、发热、咽干口燥等服之。
五汁蜜膏:鸭梨克,白萝卜克,生姜克,炼乳克,蜂蜜克。将梨洗净,去核;白萝卜和生姜洗净。以上3味分别用纱布绞取汁液。将梨汁和萝卜汁放在锅内,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膏状时,加入姜汁、炼乳和蜂蜜,搅拌均匀,继续煎熬,煮沸后停火。晾凉,盛人瓶内。每次1汤匙,每日2次,用沸水冲化饮用。主治:肺阴亏虚,虚热内燥,午后低热,久咳不止,痰少质黏,心烦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
雪梨浙麦膏:取雪梨克,压榨取汁,残渣水煮取汁,与榨汁合并浓缩。另取鲜藕20克,青萝卜、浙贝、麦冬各10克,生姜5克,共切碎煎两次取汁浓缩,将上述两浓缩汁合并,加炼蜜克,混匀,口服,每次15克,一日2次,适用于咳嗽痰喘、咽干口渴、声重音哑者服用。
雪梨贝桔菊花饮:雪梨一个,去核切片,加川贝、桔梗、白菊花各3克,水煎去渣取汁,加冰糖适量饮服,用于治疗气管炎咳嗽。
雪梨山楂粥:雪梨2个,洗净去核去皮,切碎,同大米50克,生山楂30克,共煮粥食,连服一周,治小儿厌食症。
梨皮煎:用干梨皮60克水煎,每日饮服3次,治小便不畅涩痛,3—4天可痊愈。
醋梨:取梨5—10个,放米醋中浸渍一周后,酒醉时食用,每次1—2个,起到醒酒解*、生津止渴的作用。
雪梨山楂姜糖饮:雪梨3个,生姜汁5克,白糖75克,山楂15克共煮7分钟后食用,适用于酒后心胸烦热、胃热反呕。
雪梨布夏肉汤:先取布渣叶、夏枯草各15克,入瓦煲加水煎取汁,再放入雪梨2个(每个切4瓣,去核)、克切大块、飞水过的猪小腿肉及蜜枣4个,转文火煲90分钟,加少许盐饮用。此汤具有清肝、祛热、降燥之功效,常喝可避免身体燥热。
玉竹养肺梨:先将雪梨一个洗净,尖端削成盖状,中间挖去梨核后装入玉竹10克和适量冰糖,盖上梨盖后放入盅内,加入适量水,入锅隔水炖熟。此品可滋阴润燥、养肺祛痰、美肌。适宜于阴虚燥热、肺燥咳嗽者食用。
罗汉果梨梅饮:梨1个,去皮去核,切块,与罗汉果1个、岗梅10克同入锅中,加适量的清水和冰糖,煮沸去渣取汁饮服,每日数次,该饮品能清热利咽,适用于咽痛失音、声哑咽干者饮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梨性偏寒助湿,果酸较多,故脾胃虚寒、胃酸过多者应少吃;妇人产后、小儿痘后忌用;糖尿病患者慎食。吃梨时忌喝热水,忌食油腻食品,不然会导致腹泻。食梨同时忌食螃蟹,也不宜与碱性药同用,如氨茶碱、小苏打等。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杂志,文章配图纯属科普,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