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称为“泰山之宝”,其效比长白山人参大十倍,见者宝之,惜哉!
在中草药里称之谓“参”的药材有很多,如人参、*参、孩儿参、丹参、沙参等,属于常用的补气补血药物,因此,人们常常把参和滋补药品联系在一起。但在“参”的家族中,还有一种经常出现在古代医书典籍中的“四叶参”,它到底又有何神奇之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叶参为桔梗科*参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别名奶参、羊乳、山海螺、白莽肉、狗头参、乳头薯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野生于山谷潮湿处或竹林及灌木丛中,多见于栽培。四叶参的块状根粗壮肥大,断口有奶状粘丝,具异臭气,故又名奶参、羊乳;叶子四片对生,看上去就宛如是一朵朵四叶草一样,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人们才给它起了如此形象的名字“四叶参”。
四叶参始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主头眩痛,益气,长肌肉。”在中国古代的医书中,四叶参并不以这一名称广泛地出现在文献记载当中,多称其为“奶参、羊乳、山海螺”等名字,这是一种根据其形态而命名,较为民间的称呼。
在此后的历代医书如《新修本草》、《本草拾遗》中对于羊乳,也就是四叶参的性状、生长环境、功效均有过描述。如唐代的《本草拾遗》中就曾记载:“羊乳根如荠苨而圆,大小如拳,上有角节,折之有白汁,苗作蔓,折之有白汁。”
《本草纲目拾遗》提到了奶参的另一种别名,山海螺:“山海螺,生山溪涧滨湿地上,叶五瓣,附茎而生,根如狼*,其根皮有皱旋纹,与海螺相似,枝叶繁弱。”而近现代泰山名医高宗岳编纂的《泰山药物志》记载:泰山有“特产”药物60余种,“通产”药物余味,尤以泰山四大名药(何首乌、四叶参、紫草、*精)最具影响,驰名中外。四叶参便是泰山四大名药之一。
据民国泰安县高宗岳所著《泰山药物志》记载,四叶参被列为“古有今无之特产”,其效能较长白山人参大十倍,见者宝之,惜哉!今也则无矣”,泰安民间常以此药浸泡白酒中饮之,能舒筋活血,体弱者常服,能健身补气,被称为“泰山之宝”。
四叶参质润多液,性味甘平,故有润燥滋养之功,凡病后体虚及产后缺乳可单服本品五钱至一两煎服,或加入猪蹄炖服,则疗效尤佳。或加*芪、当归、熟地等药物也可。可用于肺痈咳吐脓血、胸痛,单味煎服,或加入生薏米、芦根、冬瓜仁、桔梗、银花等药物煎服。乳痈、肠痈、*蛇咬伤可用鲜四叶参四两水煎服,连服数日。
四叶参是药食兼具植物,为纯天然野生蔬菜,在民间采其春季幼苗或根作山珍食用,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淀粉、多糖等多种营养素,可炒食或炖汤,质地脆嫩,气味清香,尤其适用于老年人食用,有调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胃肠蠕动,防治便秘的作用。
四叶参是一味很有开发前景的药食两用植物,且形态自然飘逸俊秀,花似倒悬的铃铛,果如粒粒算珠,观赏价值较高,若不药亦不食,适宜栽种在阳台,任其自然缠绕垂悬,野趣横生,或赏花,或观叶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