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解表理气的中药里它是地表最紫中国数字科
TUhjnbcbe - 2023/11/5 21:14:00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紫苏鲜嫩的茎叶可生食、作汤、淹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日做熟汤饮之。”

紫苏不仅可食用,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宋代诗人章甫赋有《紫苏》诗一首:“吾家大江南,生长惯卑湿。早衰坐辛勤,寒气得相袭。每愁春夏交,两脚难行立。贫穷医药少,未易办芝朮。人言常食饮,蔬茹不可忽。紫苏品之中,功具神农述。为汤益广庭,调度宜同橘。结子最甘香,要待秋霜实。作腐罂粟然,加点须姜蜜。由茲颇知殊,每就畦丁乞。飘流无定居,借屋少容膝。何当广种艺,岁晚愈吾疾。”

紫苏的功效,正如诗中所云“功具神农述”。

《神农本草经》就记载:紫苏“气味辛微温,无*,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邪*,辟恶气。”《日华子本草》亦载其:“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一切冷气,止脚气,通大小肠。”《开宝本草》言其:“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若宣通风*,则单用茎,去节尤良。”

关于紫苏的药用,还有一段“华佗察水獭识紫苏”的传说。

据传,有一天,名医华佗在一处名叫苏仙的海边采药,时值中午,坐在松树下稍作休息。他看到一只水獭拼命地吞食一条大鱼。吃完后,水獭的肚子胀得圆鼓鼓的,躺在沙滩上动弹不得,哼哼地叫个不停。

华佗见到这个情况,非常高兴,因为水獭的肝是非常名贵的药材,这个机会可遇不可求呀!他于是蹑手蹑脚地上前准备逮住水獭,冷不防旁边忽然“嗖”地一声,从海里又钻出了一只老水獭,只见它在那只躺着的水獭旁边转了一圈以后,一溜烟跑了。

华佗心想,这只老水獭想必是听到惨叫声才跑过来的,但是为什么很快又跑远了?它还会不会再回来呢?于是,他不动声色地悄悄退回到松树下,想看个究竟。

果然,一会儿老水獭回来了,奇怪的是它口里还含着一束方茎的对生叶、紫色的野草,急匆匆地跑到那只躺在沙滩上的水獭身边,让它吃下。还没等华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片刻间,只听得“扑通”“扑通”两声,沙滩上空空如也,两只水獭跳进海里,游走了。

华佗好生奇怪,琢磨着,这紫色野草究竟是什么呢?它对治疗水獭暴饮暴食大鱼有如此神奇的功效,我何不尝试用于临床治疗病人呢?

无巧不成书,恰在此时,一群纨绔子弟暴食湖蟹中*,吐泻不止,纷纷前来求助华佗治疗。华佗想,那种紫色的草叶能解鱼*,一定也能解蟹*。于是他立即唤徒弟到郊外去采了些那种紫色的草,立即煎汤给几个青年服下。过了一会儿,几个青年的肚子果然不痛了。

青年们这才知道他就是名医华佗,个个对他的医术赞不绝口,并拱手称谢。后来,华佗又亲自服用紫苏,发现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华佗发现紫苏有发表散寒、暖胃、解*等药理作用。

华佗心想,这种紫色草药还没名字,病人吃了它确实会感到舒服。今后就叫它“紫舒”吧!又因为这种紫色野草生长在苏仙的海边山坡上,人们就将它取名为“紫苏”,并沿用至今。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紫苏的功效可见一斑。

紫苏分为皱紫苏和尖紫苏两种。皱紫苏又名赤苏、红紫苏,具特异芳香。尖紫苏,又名野生紫苏,形态与皱紫苏相似。

紫苏性温,味辛,入肺、脾经,具有发汗解表、理气宽中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等症。并可解鱼蟹中*。

紫苏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香苏散;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

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

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本草纲目》载:紫苏“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温中止痛;同香附、麻*,则发汗解肌;同川芎、当归,则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同桔梗、枳壳,则利膈宽肠;同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

古方集萃:治伤风发热:苏叶、防风、川芎各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甘草六分。加生姜二片煎服。(《不知医必要》苏叶汤)

治卒得寒冷上气:干苏叶三两,陈橘皮四两,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补缺肘后方》)

治咳逆短气: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圣济总录》紫苏汤)

治伤寒啘不止:赤苏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饮。(《补缺肘后方》)

治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大腹皮、川芎、白芍药、陈皮(去白)、紫苏叶、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各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温服。(《济生方》紫苏饮)

治乳痈肿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

治金疮出血: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永类钤方》)

治攧(diān,跌、摔的意思)扑伤损:紫苏捣敷之,疮口自合。(《谈野翁试验方》)

治蛇虺(huǐ一种*蛇)伤人:紫苏叶捣汁饮之。(《千金方》)

治食蟹中*:紫苏煮汁饮之。(《金匮要略》)

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紫苏茎(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大腹皮(锉)、旋覆花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上六味,细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圣济总录》苏橘汤)

现代验方:治慢性气管炎:取干苏叶与少量干姜(10:1),制成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毫升,10天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3天。此方对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疗效。用药后多数患者反映食欲增加,部分患者睡眠较前安静,心跳减轻,个别病例出现利尿作用,浮肿消退。仅个别患者出现口干、唾液减少等副反应,一般均较轻微,为时短暂,不须处理,可自行消失。

治寻常疣:将疣周围皮肤消*(疣体突出者可贴皮剪去),取洗净之鲜紫苏叶摩擦疣部,每次10~15分钟,敷料包扎,每日1次。

治寒泻:紫苏叶15克,水煎加红糖6克冲服。

解食鱼、蟹中*:紫苏叶60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十滴调服。

治子宫下垂:紫苏叶60克,煎汤熏洗。

治水肿:紫苏梗八钱,大蒜根三钱,老姜皮五钱,冬瓜皮五钱,水煎服。

食疗:行气健胃,发汗祛寒:鲜紫苏叶和嫩姜捣烂加盐拌白切猪肉(或白切鸭肉)食用;或用鲜紫苏叶加大蒜头加食盐捣烂,凉拌食用。

注意:温病及气弱者忌服。“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本草经疏》)”

紫苏的果实(紫苏子)、宿萼(紫苏苞)亦供药用。

紫苏子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含脂肪油及维生素B1等成分,具有下气、清痰、润肺、宽肠的功效,用于治疗咳逆、痰喘、气滞、便秘等症。《日华子本草》曰:紫苏子“主调中,益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症结,消五膈,止咳,润心肺,消痰气。”

注意:紫苏子“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本草逢原》)”

紫苏苞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宿萼,治血虚感冒。《本经逢原》载:“亡血家大虚,及妊妇产妇发散,用紫苏苞最佳,取其气味皆薄,而无过汗伤中之患也。”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表理气的中药里它是地表最紫中国数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