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日韩三国的节日对比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名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节日的产生与人类三个方面的认知发展不可分割,

第一是宗教,人类对重要事件和人物产生纪念的需求,并对其纪念意义有相当的群体想象。

第二是历法,翻译成通俗叫法就是时间记忆能力,人类总结天文历法,以日月星辰为参考坐标来确定周期时刻,并在周期内的关键节点设定了节日。

第三是社会,群体性对某一人或事件产生共鸣,当这种共鸣衍生成为共同传播的能力,并能组织社会性的共同纪念活动,就产生了节日。

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日韩有很多节日源于中国,又融入了本国的文化,今天就以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三节为例,对比中日韩三国节日的差异。

中国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开始,旧称“元日”,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一般各种庆祝活动都是从除夕夜开始一直到正月初五,有些地区甚至会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在中国夏商时期就出现了“年”的概念,那时候谷类是一年成熟收获一次,因此在每一次谷物成熟收获之季,人们都会举办重大的庆祝活动,感恩众神,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这就是最初“年”的形成。关于春节的起源,其中一种说法就是起源农业社会的年祭。

日本春节

“春节”也是日本最大的节日,春节大概在唐朝时期,随日本的遣唐使一同回到日本,春节传入日本后,日本将其文化内涵与自身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继承了内涵,结合自身特点经过吸收改造,把中国的春节变成了日本式的“春节”正月。

明治维新后,西方外来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逐渐加大,日本人取消了旧历,同事也将春节从阴历改成了阳历1月1日,“春节”也变成了“新年”。日本人的新年假期,从1月1日到3日,也叫做“三贺日”。

日本人在春节期间,会再家门口会摆上一些松竹,日本人称之为“门松”。因为日语中“松”与“待”同音,意思是插上松枝等待神灵的降临,门松因而也被视为日本传统的吉祥物。装饰松枝的时间一般从1月1日至7日,这一期间也被称为“松之内”。

日本人在大晦日(除夕)当天,进行家庭大扫除,家中摆放镜饼,寓意团圆美满,吃荞麦面寓意长寿。寺院会敲响下钟声,驱魔敬佛。和中国的春节晚会类似,日本NHK电视台也会举办红白歌会,迎接新年的到来。和中国春节吃饺子相类似的是,日本人在春节期间会吃年糕汤,日语称之为“杂煮”。

新年第一天,全家会去神社或是寺庙参拜,以此祈求平安。新年第二天夜里做的梦被称为“初梦”,并以此预测自己一年的运势。日本人认为梦到三样东西是最好的,一富士、二鹰、三茄子。据说起源自日本战国三杰之一,创建德川幕府的德川家康。

日本新年期间是禁忌开火煮饭,因为家里的年夜饭都是预先做好的。日本的新年也会给孩子压岁钱,也会相互拜年。

韩国春节

韩国春节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韩国称春节为“旧正”,即农历新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之后,随着与唐的交流增多,春节也作为文化符号传入朝鲜半岛。在近代日据时期,春节被严格的禁止,直到年,韩国才正式恢复春节,韩国春节期间将会放3天假,也是韩国最长的假期之一。

韩国人在大年初一会祭礼和岁拜。祭礼是指在房屋正室摆放祖宗先人的画像,家人依次鞠躬磕头。大年初一的第一顿饭一定是“米糕片汤”,这也被称为岁餐,白色的圆形米糕代表太阳,意味辞旧迎新。岁拜一般则是由晚辈向长辈行礼,感谢养育之恩,长辈则要回给晚辈压岁钱。

韩国人在春节期间喝的酒也被称为岁酒,最具代表性的岁酒是屠苏酒。屠苏酒是添加了肉桂,花椒,白术,桔梗,防风等药材而酿制成的酒。传说春节期间喝了屠苏酒,一年之内都不会生病。

与中国贴福字,日本挂门松相仿,韩国则要在家中摆放笊篱,用以祈求一年的福气和丰收。一般笊篱会被挂在出入频繁的门,厨房或客厅处,取开关门的时候,福气装满笊篱之意,笊篱也成为韩国家庭里面的“福神”。

中国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迄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端午节的起源与水稻农业的起源有关,农历五月正是涨水的季节,为了祈求大水不将水稻淹没,每年这个时候都要祭神。后来慢慢形成了节日,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端午节也到了韩国和日本。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五月节”,“女儿节”等二十多个不同的称法。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里面,有二十七个民族过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是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最主要的习俗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还有悬艾草,饮雄黄酒等习俗。

赛龙舟的起源是人们为了寄托对屈原的哀思,通过划龙舟来驱散江中鱼群,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后面就演变成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的风俗,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

吃粽子,一种传说是屈原投江之后,为了不让鱼吃掉屈原身体,就用粽叶包裹米,做成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后面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的风俗。

韩国端午

韩国端午祭时间也是农历五月初五,传说最早的端午祭祀活动可以追溯到古朝鲜时代,人们祭拜山神,海神以求平安。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也是纪念中国诗人屈原。

主要民俗活动有悬艾,吃艾糕,跳假面舞,举行射箭,荡秋千,拔河比赛等,其中韩国的江陵地区的端午祭祀仪式,是韩国唯一完整保留端午习俗的地区。年,“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韩国端午节没有形成为法定节日,韩国人不赛龙舟,吃粽子,但是会用菖蒲水洗头求吉利,相传这可使头发乌黑亮泽,少生白发。

日本端午

端午节源自中国,由遣唐使传回日本,端午节刚进入日本时是带有贵族气息的节日,直到江户时代之后,才逐步演变成了大众节日。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旧历,端午节也从原来的农历初五变为公立五月五日。

日本人过端午也吃粽子,但形状比中国粽子细长且尖。与韩国类似,日本在端午节期间对菖蒲的使用较多。一些地区把菖蒲和艾蒿插在屋檐上,或放在房顶上;有些地区喝菖蒲酒,用菖蒲水沐浴。

与中韩不同的是,日本人会在端午节挂鲤鱼旗。在日本,端午节主要是男孩子的节日,有男孩的家庭要挂出鲤鱼形状的旗子,从鲤鱼旗的数量可以知道此户人家有几个男孩。

现在5月5日也被称为儿童节,这一天是法定的假期。

中国中秋

中秋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周礼》,到了唐代很多文人就开始中秋赏月,直到北宋,官方才将农历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取三秋之正中之意。

中秋的习俗有赏月,猜灯谜,吃月饼,饮桂花酒。中秋节以月之圆,寓意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韩国中秋

中秋又名“秋夕”,早在统一新罗时代就已经成为节日,到了朝鲜时代,秋夕,春节,寒食,端午被称为四大节日。现在中秋,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节日。

韩国人的“中秋节”,除了全家团聚之外,也是追忆祖先恩德的日子,更为重要的是祭祖和扫墓。

韩国中秋会举行摔跤,扮牛戏等活动,还有打年糕,做松饼,作为传统的节日食物。

韩国中秋与春节一样,也会放假三天。

日本中秋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

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平安时代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明治维新后,日本中秋节日气氛渐渐冷淡下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