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传心录》是一部中医临床捷径奇书,内容涵盖诊脉、汤头、本草、证治等,皆为中医精华和先贤心法,以往是作为秘本,被中医人争相传抄。建木医社邀请传统中医世家传人王寻之老师精讲《医学传心录》,本文节选《病因赋》“中暑有动静之异”内容。王老师说,暑病既要分阴暑和阳暑,又要分感热和感湿、湿热并作的情况,既要考虑到热病伤津液,也要考虑到湿热勾结等种种情况,不可大意。
病因赋——中暑有动静之异(节选)
讲者/王寻之
夏至日后,病热为暑。张洁古曰:动而得之为中暍,静而得之为中暑。东垣曰:日中劳役而得者谓之中暍,避暑于深堂而得者,谓之中暑。
中暍之病,其因劳役于外,日光曝其皮肤,热气入于鼻窍,肺经受伤,其症身热头疼、洒然毛耸、微寒、口开齿燥、舌苔、烦渴,治宜人参石膏知母汤。
其由安处家庭,行走闾巷,蓦然郁热熏蒸,口吸暑气,心包络受伤,其症烦渴自汗、面垢脉虚,或腹疼吐泻,或呕哕燥闷,重则昏不知人,治宜香薷饮。
——摘自《医学传心录》病因赋·中暑有动静之异
01
像这个中暑,在这里啊,这个老爷子讲了一个什么呢?一个阴暑,一个阳暑,对吧?
那么在暑证里面,我这里还要补充一个东西,六一散。
六一散这个东西实在太好了,它就是滑石、甘草两个药,对于因为暑热感湿导致的腹痛泄利、小便黄赤啊,但是人头目这一带没有太难过这样的情况,六一散是一个好药。
在建国以后的二十来年里,当时很多的地方,官方也好,民间也好,很多医者做了大规模的六一散这个东西,供大家在野外工作、劳动的时候使用,用来治病、防病。
请大家仔细的去搜寻一下六一散的功用和运用要点,请大家不要忽略了这个小方子,古人能够继承到今天的那些微小的方子,都是大有玄机的啊。
02
第二个,就是说有一些同志,原来是身体有所湿热,再加暑热天气,亏耗津液,那咋办呢?
人参白虎汤合龙胆泻肝汤。人参白虎汤退热,而补津液之亏耗,龙胆泻肝汤去肝经原有之湿热,合起来。如果说感觉大腿根部皮肤痒,或者生殖器有一点点痒的,可以加一点点苦参,不要多,有个6—8克就行了。
特别是女同志,她这个生殖系统和尿路,比我们男同志抵抗暑热的能力差很多,她们可能穿着裙子在热的地方走一走,就妇科湿热了。所以说,特别是女同志,一定要注意了哦,裙子是好,但是还得注意健康。
那么,龙胆泻肝汤里面有黄芩、生地,再跟苦参配合是啥?就是《金匮要略》里面的三物黄芩汤,这就是阴虚有瘀而有热毒的情况。也就是说,人参白虎汤合龙胆泻肝汤,加上这个苦参,就构成了三个经典名方的组合,同时上补津液而清热,中利肝胆而化湿,下清肾中湿热,又化瘀祛毒,这个思路是可以考虑的。
0
曾经有人暴饮暴食,寒热不节,在暑天感受湿在前,又吹凉风在后,发热。找我一个中医好朋友看,他们居住在海边。
当时,我朋友就问我,他说你认为这个五味香薷饮行不行?
我说,行,五味香薷饮香薷改广藿香,你用黄芩去热,用桔梗、银花,银花去燥毒,桔梗配甘草就是排脓啦,你这样试试。
我这个好朋友啊,当然他也是个老练的中医,这个方子的量也开的比较多妥,他就把香薷改成了广藿香,用五味香薷饮加银花、黄芩这些药。
结果,很快的就把这个中暑的同志治好了,两剂药退了烧。
04
其实中暑这个病,病来急骤,有时候反而药力不及,那在这个时候刮痧是一个非常好的疗法。
上次有一个年轻中医,江西人士,他的母亲中暑了。他听我讲过很多东西了,也会针法,也会刮痧这些,就很成功的给他母亲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了。
我建议啊,在野外工作机会多的同志们,热衷旅游的同志们,以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