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这一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全草,蕴含着丰富的功效与作用。它不仅能清热解毒,还能消痈排脓,活血行瘀。在医学领域,败酱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肠痈、肺痈以及疮痈肿毒等症状,同时也能有效缓解产后瘀滞腹痛的困扰。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久病脾胃虚弱者应避免食用败酱草。
基本概述
败酱草,这一中药材,拥有多个别名,如黄花败酱、龙芽败酱等,展现了其在不同地区的称谓多样性。其性味辛、苦、凉,能够归入胃经、大肠经及肝经,赋予了它独特的药用价值。败酱草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广泛,包括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以及活血行瘀。主治范围广泛,涵盖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等病症,同时还能有效缓解实热瘀滞所导致的胸腹疼痛、阑尾炎等疼痛症状。此外,败酱草对于痢疾、肠炎、肝炎以及眼结膜炎等病症也有显著疗效。使用方法多样,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具体用量需根据病情而定。值得注意的是,久病脾胃虚弱者应谨慎食用。败酱草能有效治疗暴热火疮、赤气,以及疥瘙疽痔和马鞍热气等病症。对于肠痈引发的系列症状,如身甲错、腹皮急等,败酱草同样显示出显著疗效。按照《金匮要略》中的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剂,结合薏苡仁、附子等药材,能有效缓解肠痈带来的痛苦。此外,败酱草还能消除痈肿、浮肿,缓解结热、风痹不足以及产后疾痛。在肠炎下痢的治疗上,败酱草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若与红花、山楂等药材配伍,败酱草更能有效治疗产后瘀血和腹中刺痛等症状。临床上,败酱草常与蒲公英、金银花等配伍,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同时,与茵陈、栀子等配伍,则可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对于产后腰痛等症,败酱草也有显著疗效。通过与当归等药材的配伍,能有效缓解疼痛。败酱草还能活血行瘀,与红花、山楂等药材配伍后,对产后瘀血和腹中刺痛等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在肺痈(肺脓疡)的治疗上,败酱草可与鱼腥草、桔梗等药材配伍,发挥显著疗效。败酱草的应用广泛,不仅能治疗赤眼、障膜等眼部疾病,还能止血、排脓,并对鼻洪吐血、赤白带下等症状有显著疗效。此外,败酱草还能破多年瘀血,治疗毒风顽痹等病症。与蒲公英、金银花等药材配伍后,败酱草对急性结膜炎和结膜充血肿痛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同时,与茵陈、栀子等配伍,则可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在疮痈肿毒的治疗上,败酱草常与银花、连翘等药材配伍使用,同时结合本品鲜草的外敷疗法。总的来说,败酱草对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等病症均有显著疗效。其独特的辛散结、寒泄热特性,使其在临床上成为治疗这些病症的重要药材。败酱草与当归、续断、芍药等药材配伍,可用于治疗产后恶露不止的症状。将败酱草、当归各取六分,续断、芍药各八分,再加入芎藭、竹茹各四分以及生地黄(炒)十二分,用二升水煎煮至八合,空腹服用,可有效缓解产后恶露不净的问题。
对于产后腹痛如锥刺的症状,败酱草同样显示出其疗效。将五两败酱草与四升水一同煮沸,煮至二升后,每次服用三合,每日三次,可有效缓解产后腹痛。
败酱草与其他药材的配伍使用同样广泛。与蒲公英配伍,可以消肿、排脓;与赤芍配伍,能清热祛瘀、活血止痛;而与金银花配伍,则能散风热、凉血解毒。
在临床上,败酱草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药材一同使用,用于治疗肠痈(急性阑尾炎)。同时,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药材配伍,可有效治疗肺痈(肺脓疡)。败酱草散组成:败酱草3两(炒黑),炒生地5两,当归身3两(醋炒),小川芎两,白芍药2两(炒),川续断3两(炒灰),甜竹茹两。制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散剂。用法:每次服用5钱,用水煎煮,去除药渣后温服。主治:产后冲任脉虚,蓄泄失司,导致血露久而不止,脉象虚数。出处:《医略六书》卷三十。
2败酱草汤材料:败酱草30克,忍冬藤20克,桃仁0克,薏苡仁30克。做法:将药材用水煎煮,每日分2-3次服用。功效:主要治疗急性阑尾炎湿热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加剧、拒按、口干欲饮、唇红,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3败酱草知母鱼丸汤材料:败酱草一把、知母5克、魃鱼g、料酒一小勺、姜片葱段适量、胡椒粉和盐各5克、米醋5g、清水克。做法:将魃鱼清洗干净后去骨去皮,加入料酒、盐和姜片葱段腌制,然后搅成鱼糜备用。败酱草用淡盐水浸泡半小时后备用。沙锅中加入足量清水,放入知母高火煮沸,然后汆入鱼丸。待鱼丸全部浮起后,加入洗好的败酱草继续煮沸。最后加入盐、米醋和胡椒粉调味即可食用。
4佛手败酱草猪瘦肉汤材料:猪瘦肉50克,败酱草30克,佛手0克,玫瑰花0克。做法:将猪瘦肉洗净后切片备用。同时清洗佛手、败酱草和玫瑰花,然后用干净纱布包裹这些药材放入沙煲内煎煮。待药包去除后,再放入猪瘦肉继续煎煮即可食用。饮汤同时吃猪瘦肉,每天次。功效:消炎活血,适用于治疗淤斑、舌质暗滞等症状,同时还可缓解神疲乏力、头晕等不适。
5败酱草绿豆煲猪大肠材料:败酱草50克(中药店有售)、绿豆20克、猪大肠约20厘米长、生姜3片。做法:将败酱草反复清洗干净。绿豆洗净后浸泡片刻。猪大肠用水冲洗干净后,用生粉反复揉搓以去除异味,再用蒜头通一遍后冲净。接着将绿豆装入猪大肠内,两端用线扎紧备用。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和生姜片,放入处理好的猪大肠进行煲煮即可。将败酱草与生姜一同放入瓦煲中,加入2毫升清水(约0碗量),先用武火煲沸,然后转文火慢煲2小时。煲好后,将败酱草捞出,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败酱草,这一味在中药里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其性凉而味辛、苦,能够归入肝、胃、大肠经,不仅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还能祛瘀排脓。它常被用于治疗痈肿疔疮、痢疾、肠炎、肝炎以及结膜炎等多种病症。正如《本草正义》所言,败酱草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并破瘀排脓,尤其适宜于实热之体。
此外,还有薏苡附子败酱草散这一方剂,其组成包括薏苡仁、附子和败酱草。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肠痈内已成脓的情况,如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等症状。它通过排脓消肿的功效,可应用于急性阑尾炎脓肿已成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等病症。但需注意,久病脾胃虚弱者应避免食用败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