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下午,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解读《关于促进山东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山东作为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中药产业大省。从中药产业看,经过多年努力,全省中药材已培育形成了“北沙参、金银花、玫瑰花、丹参、黄芩、西洋参、桔梗”等知名道地中药材品种,其中,金银花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
目前,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万亩,共有中药生产企业家,专营中药饮片的批发企业30家,中药品种个。从中药产品看,已从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发展到现在的滴丸、片剂、胶囊、颗粒剂等40多种剂型,培育形成了阿胶、稳心颗粒、心可舒片、天丹通络片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种。
3月2日,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了山东宣肺败毒颗粒上市,为新冠肺炎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山东中药产业还存在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产业不强、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推动山东中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按照全省中医药大会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国家药监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省药监局等10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山东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全文共七个部分、三十条,自1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效期五年。山东是继国家药监局《实施意见》发布之后,首个出台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的省份。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山东将实施源头治理,破解中药质量难题。“药材好,药才好”。山东坚持问题导向,抢抓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机遇,借助山东农业产业优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机制,从中药材种植的田间地头开始,以标准化、规模化为突破口,聚焦中药材种植养殖、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不断叫响“品质鲁药”道地中药材。比如,在标准建设方面,已着手修订《山东省中药材标准》《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并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创新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用高标准倒逼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
强化政策扶持,助推产业发展。山东打破原有监管思路,聚焦破解中药饮片不强的“病根”,吸收企业、协会、专家等社会各界多方面的意见建议,集中“把脉会诊”“对症下药”,解决了中药饮片在扩大生产、产地一体化发展、仓储及流通等方面的政策难题,为产业发展带来多项政策红利。比如,将专营中药饮片的批发企业的仓储面积确定为平方米,鼓励其向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这一政策将有利于我省中药饮片流通行业的发展。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强化质量监管。山东始终把守正创新、质量安全贯穿监管全过程:一方面,鼓励探索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的研发创新、品种培育、品种保护,推动中药企业“敢创新、会创新、能创新”;另一方面,持续加大中药监管力度,改革医疗机构制剂管理,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快提升我省在中药检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慧监管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将加快建设全省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平台,鼓励生产和使用小包装赋码中药饮片,实现生产流通全过程可追溯,为中药质量保驾护航。
下一步,山东省市场监管部门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发展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会同各级各相关部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抓好组织实施。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项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抓好政策落地。会同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项配套政策,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发挥出最大效能。抓好创新发展。指导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新时报记者:杜林
编辑:王海燕